当前位置: 首页 > 疫情防控期间教学专栏 > 正文

文章从来关兴废——记《中华文化(历史篇)》课上的第二战线

添加时间:2020-03-30发布者:综合科点击次数:

在或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突发疫情面前,全中国的心都和武汉紧紧联系在一起,诚如终南山院士所说,“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从百年前的辛亥起义,到如今壮士断腕,牺牲封城,武汉诠释了“英雄”,也重新定义了时代。

全国医护人员和科研力量都奋身投入到了具体的病员救治、科技攻关乃至疫苗研发、老药新用当中。作为传统人文学科,如何在这场阻击战、遭遇战的人民战争中贡献自己的力量,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粟品孝老师深深地陷入了思考。

“上什么课,给学生灌输什么,是现在作为教师最重要的工作。”

为了能最大限度发挥中华文化的核心载体功用,粟品孝老师在课前准备阶段就早早召集助教团队,研讨商议在这个特殊时期,应该在浩如烟海的典籍中,究竟给学生灌输哪些历史上的“正能量”。

经过多次商议,粟老师选取了孔子、司马迁作为了首批“试点人物”。

“选取孔子的主要原因是,第一他提倡的很多观念仍然适用于现今的中国社会,比如‘和为贵’、‘道不远人’等,也是中国文化的核心源头。”粟老师在第一节课上,就对大家开宗明义的讲道。


备课中的粟老师


至于其他几位人物,粟老师认为,司马迁身受腐刑、创作《史记》,乃至实事求是为李陵辩护的故事,最能代表在大灾大难面前,坚忍不拔,多难兴邦的民族精神。鼓励同学们像两千多年前的太史公一样,化挫折为动力,继续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锲而不舍地完成人生价值,既要有“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情怀,更要有耐得住寂寞,为学术研究甘坐冷板凳,“藏诸名山,通邑大都”的人格精神。在这次疫情面前,我们得到的考验和锤炼,必将使人生再上台阶。



在疫情的初始阶段,日本向我国捐助口罩、防护服等大量医疗物资,更凭借“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等诗文标语不断走红刷屏。考虑到班级400多人的选课数量,和绝大多数学生出身理、工、医等背景特点,粟老师决定利用“三国”这一熟悉的知识框架,结合日本的三国热为大家作生动讲解。



在每一次课后,粟老师都不忘提醒助教团队,要记着怀有热情关爱的心主动去帮助同学,询问学习、生活上的困难,尤其是湖北籍的同学。粟老师总在用西南联大南迁昆明的故事鼓励同学们,在疫情过后,终将会迎来春暖花开。

(撰稿人:张孙小大)






关闭

系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