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疫情防控期间教学专栏 > 正文

“解惑之师”——用心、用爱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罗静

添加时间:2020-03-17发布者:综合科点击次数:

早在1200年前,韩愈就在《师说》中明确提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室青年教师罗静,在入职之初便问过自己:“一位思想政治课教师,解什么惑?又该如何解?”经过八年的实践摸索,罗静老师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淡定?其实我也是第一次当主播!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下思政课教学模式的改变,各位老师线上教学各显神通,“主播”们出道之初难免有些青涩紧张。但是罗静老师给同学们留下了“淡定开麦”的深刻印象,声音温和、不急不躁、心平气和,从她第一节课开始,一切有条不紊、循序渐进,成为了许多同学每周期待的连线时刻。

“第一次线上上课,我也紧张呀!”罗静老师紧张的不是授课内容,而是担心:网络行不行?云平台能不能挤上去?即使上课之前她用了大量的时间研究各类云平台,拉家庭成员组群,反复进行了各种测试和演练,还是担心诸多不可控因素影响上课效果。每周三下午1点50的课,1点20分就开始准备抢占平台保证顺利开课,与同学们准时相约线上课堂。


期待:老师,再给一次举手发言的机会!

罗静老师课堂气氛轻松活跃,授课思路明确又有趣味性,形成了亲切又接地气的风格,被亲昵的称为“小罗老师”。而被认为枯燥无趣“概论课”,在罗静老师设置的小组讨论、主题发言等环节引导下气氛热烈、发言深入,同学们一改提问环节“鸦雀无声”老毛病,形成了争着抢答的新风尚。


线上教学顺利开展,厚植于罗静老师长年的教学思考和教学准备。她在教学实践中形成了问题式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启迪学生,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思考与展示的舞台。作为年轻教师,善于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在2016年开始使用“雨课堂”辅助教学:课前,利用雨课堂制作多媒体课件,提前一周分享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提前准备课堂内容,提升学习主动性;课上,善于创设特定教学情境,激活学生达到最佳学习状态,针对较难的理论问题,设置辩论环节,让真理越辩越明;课后,建立班级QQ群、微信群,与学生一同研讨理论与现实问题,不断提升学生利用理论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面对线上教学,罗静老师敏锐地认识到,以往作为辅助手段的网络交流变成了师生主要的互动方式,所有的教学设计和资料需要打破重塑。一方面,教学内容设计了更多的互动,课程PPT重新研究和设计,不重复慕课和SPOC的内容,对于学生自学的内容进行课堂检测,在培养自学能力的同时提高在线课堂教学实效;另一方面,为了解决面对电脑屏幕讲课,师生没有直接交流的问题,在不影响PPT演示和老师语音讲解的情况下,大窗口PPT小窗口视频,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双方都能感知对方的存在,让直播课体验更好。

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这份用心思考,使罗静老师作为思政老师上了“四川大学表白墙”,她的思政课由“必须上”,变成了“我想听”。


刘洁(马克思主义学院,助教):这学期我很荣幸成为了罗静老师的助教,从讲台到云端,老师热情不减。课前她会让学生们自学MOOC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课堂上,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自身经历导入第一节课,把概论课上出了另一番风味,通过设计更多的互动,又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提高了在线课堂的实效;课下小罗老师很贴心也很耐心,经常在QQ群里和学生互动、答疑,检验并巩固同学们的学习成果。同时,小罗老师会经常性的检测线上教学模式的局限性,收集学生们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发现并妥善解决问题。在服务老师和同学们的过程中我也在不断的成长,我会经常跟小罗老师请教一些问题,她总是耐心给我解答,可以说是非常暖心的一位老师。

彭宏志(建筑与环境学院):小罗老师第一次上课就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讲课思路清晰,语言流畅,对课堂进度有很好的把握。说话抑扬顿挫,感情充沛,让我们沉浸在课堂中,下课后仍意犹未尽。教学中亦庄亦谐,讲解精辟,重点突出,使我们能很好的接受并记忆知识。其实,概论课本身对我们很多同学来说是比较枯燥的,小罗老师尽可能在保有知识深度的同时,让课程内容更加平易近人,加之她出色的教学能力,甚至使得概论课成为了我们每周最期待的课程之一。老师励志的成长经历和自身对概论课的深刻感悟也激励着我们更努力的学习。为人师表,令我们心生崇敬,也值得我们向其学习。

冯宣植(计算机学院):上了这么多老师的课,让我印象最深、也最让我期盼的便是罗老师的毛概课。思政课在很多学生眼中是充满无趣与乏味的,但从罗老师的第一节课起,这个老师的魅力以及教学能力就展现了出来。一位老师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对待这门课的态度,罗老师第一节课以自己的故事娓娓道来,像在《见字如面》上将写给自己的一封信讲给她的学生,又像在《朗读者》上款款深情的朗读着自己的故事。幽默,有趣,温柔却引人深思,这是罗老师的课给我最大的印象。

潘玥(数学学院):课上小罗老师积极鼓励大家踊跃发言,不仅仅是让大家朗读相关资料、回答问题,还鼓励大家将所学内容与亲身经历相结合,在课上分享自己的故事,很好地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让我们意识到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实实在在的渗透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让理论知识走下神坛,在新时代中活起来。除了课上与同学们的良好互动,课后小罗老师还会鼓励大家就时事热点进行探讨、分享自己的所见所感,同时还会将自己阅读到的时事文章、视频分享到群里作为课外资料供大家学习,为我们开拓眼界,了解国情舆情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她像习总书记要求的那样,鼓励我们将小我融入大我之中,心系国家,心系人民,做新时代有理想、有担当的新青年!

解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思政课如何做到让学生入脑、入心,转化于行?罗静老师开始了小组作业的尝试。并不是模式化、表面化的“形式创新”,每一组的大作业都是罗静老师亲自参与、修改、最终定稿的,每份大作业基本都需要经过10余次的修改才能过关,工作量极大。繁重劳动带来的成果,也是极其丰硕的。

周千海(建筑与环境学院):这次大作业改动了很多次,看着文字从贫瘠变得丰富,PPT的内容从骨感变得丰满,从中也收获颇多。不仅有老师给予的建议,让我们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由浅入深;也有我们自己通过阅读各种资料从中体会到的不一样的想法,让我们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解更加深刻。虽然修改次数颇多,但是从一次次修改中收获知识的感觉真的很美妙,当老师最后告诉我们作业通过了的时候也很开心,看到了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非常有成就感。这样的别具一格的大作业方式我也觉得很值得推广,在其它学科上也能使用,不仅能让老师感受到学生的思路,也能让学生自己在不断的修改中获得知识,将知识点吃透,是很不错的学习方式。

高兴(外国语学院):这次大作业我主要是负责做PPT的任务。因为做PPT首先需要把握住讲稿的主干内容,然后再去做一些细枝末节的修改总体来说主要锻炼了我提炼内容、辩证思考的能力。尽管遇到了讲稿内容改变需要重新提炼内容、模板需要重新修改的小问题,但是我看到在我们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把讲稿的内容从一开始的内容些许空洞,逻辑关系也有点小混乱修改至现在的丰富深刻,我不仅感受到了十足的满足感,更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了更深刻的感触。不仅要使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理论,在现如今我们更要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坚定文化自信,做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王勘宇(建筑与环境学院):在这次大作业中我担任组长的工作,主要负责讲稿的写作,也参与了一部分PPT的制作,在与小罗老师的邮件交流之间,见证了我们组的大作业从有许多细节问题到一点点的完善,最后顺利在我预想的时间内完成。我们组由于每位成员都愿意积极配合,所以完成速度很快,很早便确定了初稿,在小罗老师的一次次指导后展开了前前后后十多次的修改。在讲稿进行第一次修改的时候,可以说问题百出,但随着一次次逐步的磨合修改,问题被一点点修改与完善,讲稿终于顺利通过。即使面对的是一次次的修改,但每个人都愿意去积极地应对,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人都收获颇丰。

龙现芬(法学院):这种大作业的方式让我收获颇多。通过选择自己喜欢的主题,我主动地去查阅相关的资料,学习到很多在课堂没有的知识,同时还能够把自己学习到的知识和感受分享给同学们。除此之外,我也可以通过其他同学的作业分享学习到更多的概论课外知识。在做大作业的过程中,我们的文稿和PPT虽然有很多瑕疵,但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经过反复修改,终于提交到了令人满意的答卷,这让人非常有成就感!





一位思想政治课教师,解什么惑?又该如何解?罗静老师动情地说:我想,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解惑固然有专业理论知识之,但更多、更重要的,则是事关人生选择、道德抉择和价值取向等思想层面之。我们需要用典型事例、身边故事来帮助学生解惑,真正做到用心来沟通学生,用爱来感化学生,用智慧来引导学生。


关闭

系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