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建设

我校召开首批通识教育核心课程 集体备课系列成果分享会

添加时间:2020-05-18 综合科 点击次数:

作为“新时代本科教育改革与发展大讨论”的重要成果,四川大学按照更加聚焦和强化“厚通识、宽视野、多交叉”的教育思想,以“涵养人文情怀、拓展知识视野、强化使命担当、塑造健全人格,养成终身发展的学习能力”为目标,打造通识教育升级版。

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建设是通识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2019年春季学期起,学校成立通识教育委员会和专家工作小组,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优化模块知识结构,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组建高水平跨学科教学团队,制定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遴选与建设标准,计划在3-5年内全力打造100门有川大特色、有中国温度、有社会影响力的通识教育核心课程。首批建设的31门核心课程,将于2020年秋季学期面向全体本科新生开课。

                                                  

疫情期间,通识教育专家小组和课程教学团队“停课不停教”,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研讨、集体备课和成果分享。2020年5月8日-12日下午,线上线下同步直播的通识教育核心课集体备课成果分享会在望江校区基础教学楼A315会议室召开。会议共4场,教务处处长张红伟教授、出版社王军社长,通识教育专家工作小组组长刘莘教授及工作小组成员,首批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团队负责人及主讲教师参会。

 

张红伟处长首先感谢了各课程团队对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支持,殷切期盼各课程团队能够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通识教育“金课”;专家小组向大家汇报了核心课程前期建设情况及下一步工作计划;王军社长介绍了出版社针对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一课一书”打造计划。

参会的课程团队分享了前期团队建设与分工、教学内容研讨、教学方法、考核方式以及各章节内容集体备课情况、教材出版计划等。

黄宗贤教授《视觉的诗篇:艺术的精神与意义》课程以理论阐述与作品解读的方式,让学生体会艺术的魅力与精神,认识艺术与时代、生活、科技、时空、情感表达的关系,感受艺术独特的审美价值与文化意义,学习艺术之于国家、民族和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张林教授《法医世界:全球要案的深度剖析》课程以全球经典大要案为例,解读身边的法律和医学知识,不但让学生对案件侦破有科学客观的认知,对现实热点事件有冷静客观的分析和正确的态度,形成积极的生命观和价值观,提高法制意识,自觉为建设法治中国做出贡献。


兰利琼教授《智人的觉醒——生命科学与人类命运》课程通过“破冰+讲授+校园考察+实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方式,把老师自己对科学、对世界的理解以及由此而生的热爱分享、传递给学生。从宇宙、地球、生命的起源开启科学探索之旅,让学生领略惊艳而震撼的生命演化历史、解读基因密码、鉴赏校园植物、体验虚实结合的人体机能活动和脑机接口技术、感受环境之殇与生命之痛,让学生深度反省自身的社会责任和人类使命,将知识转变为基于价值观的态度和实际行动,提升学习成效。

梁中和教授《生命哲学:爱、美与死亡》课程汇聚来自文、理、工、医9个学院、9个学科的11位老师,从传统人文视角透视,通过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最新成果,全面探讨生命中爱、美与死亡议题,升华学生生命教育。

赖洪亮教授《万物皆数:探寻数学的理与美》课程通过极具趣味性和吸引力的内容安排,以兴趣切入,强化知识引领,打破传统数学类课程艰深、无趣的刻板印象。引导学生走进数学的世界,理解理性之美,让学生想学、爱学且学有成效。


……

老师们纷纷表示会一如既往地坚守本科教学,努力把通识教育核心课做好、做实、做出川大特色与水平。

四川大学通识教育升级版依托深厚的人文底蕴与多学科优势,以“百门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建设”为基,通过构建通识素养测评系统和课程评价体系,不断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以“一课一书”计划和川大通识教育广场建设为翼,丰富川大通识教育文化内涵,全面提升“川大通识”品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