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晚,我校文学与新闻学院周裕锴教授在江安校区水上报告厅为本科生带来了一场题为“佛教禅宗与中国古典诗歌”的报告。周教授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禅宗语言文学的研究工作,此次报告聚焦于佛教禅宗与中国古典诗歌之间的关系,为同学们介绍佛教禅宗的常识性知识。他对诗禅相通、禅学的诗意、诗歌的禅意等话题的精彩阐述,给报告厅中座无虚席的400多名同学们带来了智性和诗意上的诸多收获。
周教授依次就“佛教的诗化与诗歌的禅化”、“禅宗故事(公案)中蕴藏的文学意味”、“唐宋诗人作品中包含的禅学智慧”展开讨论。在概要性地介绍了佛教及禅宗在中国历史上的发展背景和历程后,周教授指出:佛教的中国化在很大程度上是指佛教的诗化。通过细述禅宗几个故事,如迦叶尊者的拈花微笑、慧能的翻案偈语、马祖“磨砖岂能作镜”的觉悟、丹霞烧木佛等,形象地阐明了诗性与禅悟的关联。历代禅师也顺着这条脉络把禅学的诗意发扬弘大。继而,周教授又梳理了唐李翱、宋苏轼、黄庭坚等诗人的创作,禅宗对中国文化广泛的影响于其中可见一斑。诗歌的哲理性、启示性借着禅宗思维大为提升。
报告中周教授侃侃道来,禅宗公案和诗史典故交叉佐证,给在座同学以高度的文化启迪和文学享受,将我校的人文底蕴彰显无遗。大家纷纷在互动阶段就感兴趣的问题与他交流看法,表达了诸多个性化见解。讲座在同学们意犹未尽中结束,收获的是对佛教和古典诗歌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