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晚,我校历史文化学院徐波教授在江安校区水上报告厅为本科生带来了一场题为“西方人文教育理念的历史考察”的报告。徐教授长期从事欧洲思想史和西方史学史研究工作,此次报告聚焦于两千多年来西方人文教育理念的发展历程,并从中汲取教益反思了我国高校的人文教育。他对大学与社会的关系、人文教育在大学教育中的地位、我国高校开展人文教育的路径等话题的精彩阐述,给现场以2013级新生为主的同学们带来了观念和心智上的诸多启迪。
报告中徐教授梳理了西方人文教育发展的六个阶段,即:古典古代:作为公民教育的人文教育;中世纪:作为职业教育准备的人文教育;文艺复兴时期:追求博学的人文教育;18世纪:培养绅士的英国人文教育;19世纪:英国的通识教育与德国新人文主义教育;现代的西方人文教育。一些人文教育的重要概念,如自由七艺、博学、人文学科、通识教育等,在他的介绍下呈现出更多历史上的含义。不同时期人文教育的侧重也在他详细的阐述下与具体的历史时代和地域背景息息相关,教育与社会、文化、时代变迁相共生的特点清晰可见。其中,普鲁士教育大臣威廉·冯·洪堡主持下进行的德国高等教育和新人文主义教育改革,它所强调的大学以知识学术为最终目的和真正使命的理念,为徐教授所推崇。而现代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马克·范多伦教授写作的《人文教育》一书,当中提倡的对人的存在能力的培养和人性教育,也为他所认可。这些充满智慧和远见的教育理念的介绍给了现场同学反思自身成长和我国高等教育以新颖而广阔的视野。他关于人文教育不在于人文素质类的课程多少,而在于教师是否具有人文素养、并将其贯穿到任何教学活动当中的观点,为我国的人文教育改革提示了一条切合实际的思路。
报告中徐教授还结合18世纪英国人文教育对交往能力的重视,和新同学们讨论了如何在大学宝贵的学生生涯中发展交际能力和健全的人格。大家纷纷在互动阶段与他交流对相关问题的看法,表达了诸多个性化的见解。讲座在同学们意犹未尽的提问中结束,收获的是对人文教育和大学生活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