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研教改 > 人文大讲堂 > 正文

徐玖平教授走进四川大学人文大讲堂(第一百一十讲)

添加时间:2017-12-27发布者:系统管理员点击次数:

   12月24日晚,我校校长助理、商学院徐玖平教授在江安水上报告厅为近400名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人文与科技——新时代?新变化?新征程”的报告。报告立足于人文与科技的宏大视角,认为在中国进入新时代、社会需求发生新变化的背景下,川大学子在川大新征程中应展现出创新精神与责任担当,鼓励新时代学子成为发展中国高等教育的中流砥柱、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时代先锋,共铸中国大学之当代精神、齐创中国大学之制度框架、同担中国大学之社会责任。

   报告首先介绍了人文源动力与科技生产力双轮驱动下人类文明的螺旋发展进程。通过识别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自我的三维对立统一的关系,剖析了原始时代、农业时代、工业时代的时代内涵,阐释了时代进程中人文转变和科技进步举足轻重的作用。徐玖平教授指出,新时代的中国“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自我”的关系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生命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谐同一体,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究竟人文与科技如何发展值得思考和体悟。

   报告继而从社会需求新变化的角度出发,以美好生活需要为导向,将人的需求层次划分为“超越性需求”和“匮乏性需求”,透过需求对象、层次、构成、主体、水平、满足六个维度把脉需求变化。徐玖平教授指出,需求是创新之源,创新是进步之源,科技创新要以超越性需求为目标,致力于解决当前的社会主要矛盾,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徐玖平教授指出,在上述新时代、新需求下,大学生应当认识并主动发扬大学精神、承担社会责任。他以大学的起源为引,向同学们抛出三个问题:大学应该是做什么的?大学有什么精神?以及大学应该担什么样的责任?报告认为,大学应当“传承文明,求索真理”、“创造新知,引领社会”、“传授知识,创造能力”。他特别阐述了人文与科学的对立统一关系,并以居里夫妇等名人的案例加以生动清晰的解释,指出二者缺一不可,“如能通融两者,则造就真才”。他郑重地提出当代大学的社会责任,高屋建瓴地表示同学们要以宁静之心,行致远之举,不但要关心当下,更要关注未来;不仅要服务社会,更要引领社会。徐玖平教授还向同学们提出殷切希望,鼓励大家共铸大学当代精神、齐创中国大学之制度框架、同担中国大学之社会责任,在砥砺奋进中不断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的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与文化自信。

   徐玖平教授的报告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将理论与实际案例紧密结合,把“人文与科技”这一主题表达得透彻生动,引起了同学们热烈的反响。徐玖平教授就同学们纷纷提出的观点和困惑展开讨论。报告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关闭

系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