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晚,我校艺术学院支宇教授在江安水上报告厅为本科生带来了一场题为“中国艺术作为‘方法’——比较艺术学视野中的迈克·苏立文Michael Sullivan”的报告。报告基于在“视觉现代性”的反思与重建过程,中国艺术一向以其独特的观看方式与表征机制成为西方“他者”而备受美学家、艺术史学者和视觉文化批评家们的关注这样一种艺术史背景,重点探讨了视觉文化的当前现状、迈克·苏立文对中国艺术与文化的认知,以及其他艺术理论家对“视觉机器”等的论述。
报告以视觉文化的当前现状作为引言,阐述了“视觉文化的时代:我们处身的语境”、“问题——视觉体制:无目光的观看(或模式化观看)”、“结论——随时都在看,结果什么也没有看见”等三方面话题,揭示了无目光的观看这一当代视觉文化的重要现象。报告接着重点介绍了原英国牛津大学荣休教授迈克·苏立文Michael Sullivan。支宇教授介绍到,1940年代初迈克·苏立文在成都华西协和大学博物馆(今四川大学博物馆),开启了他长达一生的认知中国艺术与文化的精彩故事,其一生致力于研究和传播中国艺术,被称为“20世纪美术领域的马可·波罗”、“20世纪系统介绍中国现代美术的西方第一人”。支宇教授从四个方面探讨了苏立文的艺术观点:具身观看:中国艺术作为“视觉认知”的方法、文化他者:中国艺术作为“审美知觉”的方法、艺术交会:中西艺术关系作为个人性化“表征风格” 的方法以及苏立文中国艺术史认知的缺失。他归纳到,从比较艺术学视野看,迈克·苏立文Michael Sullivan最大的学术遗产可以归纳为:将中国艺术作为一种“方法”来探讨视觉认知与表征的多种可能。报告后段,支宇教授从对迈克·苏立文的探讨拓展开去,对保罗·维利里奥、乔纳森·克拉里、大卫·霍克尼等其他艺术理论家关于视觉机制的观点也进行了分析。
最后提问环节,同学们纷纷表达自己对视觉文化的看法,与支宇教授于艺术体验的碰撞中切磋问答。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画上了圆满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