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研教改 > 教改项目 > 正文

“四川大学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专项(第六期)”中期交流会纪实(六)

添加时间:2014-09-28发布者:超级管理员点击次数:

       2014年9月24日下午2:30,教改六期中期交流会第六场在文华活动中心209举行,会议由教务处副处长李昌龙教授主持,来自电子、公卫、物理等学院的17名教改项目负责人与项目参与老师参加了本次交流会。

       李昌龙副处长表示,学校每一位教师都是本科“323+X”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和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模式和方法的贯彻者、落实者,参与学校教改项目的老师更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引领者、开拓者。各位老师在教改六期项目实施的中期阶段相聚在一起,汇报项目实施进展,开展教学改革策略与方法的经验交流,相互切磋、相互借鉴、共同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和提高。

      电子信息学院的郭庆功老师在项目“电子通信方向研究、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法探索”建设中,为避免理论课授课内容相关或交叉重叠,项目组和相关课程组共同研究、梳理相关课程的内容体系、重点难点,做好相关课程之间的内容衔接。项目组还建立了理论课与实验课老师共建实验课程体系、共同承担实验课的教学体系,把学科前沿融入实验课程教学,按照“理论打基础、实验连动手、科研促提高”的培养思路,精选基础实验项目,通过单独实验考核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电子信息学院的方勇老师在项目“信息安全专业大学生科研训练与创新实践机制研究”建设中,逐步完成创新实践教育体系建设:建立起了开放式创新实验室,加强学生创新活动与实验教学的联系;新开学科竞赛培训、学术前沿/创新创业讲座、脚本语言设计、网络安全编程、病毒分析技术、操作系统安全、信息安全创新实践等课程,让学生提前进入专业学习状态;通过组织同学定期参加国家级专业赛事增强动手实践能力;定期组织本专业前沿学术论坛、定期安排博/硕士生为本科同学传授学习经验等方式,激发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同时,敦促教师科研与教学相结合,课题与课程相结合,科研团队与教学团队相结合,不断将最新研究成果与学科发展前沿纳入教学内容,以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高。

     华西公共卫生学院汪川老师在项目“立体化、透明化成绩评定体系的建立及效果探讨”建设中,改变期末考试“一考定成绩”的做法,实施过程考核,构建了立体化的成绩评定体系,课堂考勤、讨论、课堂参与度等占总成绩的30%,预习与课后复习占总成绩的20%,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50%。考核方式透明化,第一堂课就告知学生评分标准,每次课程均将学生当前的分数获得情况公布,滚动积累;并对成绩评定体系的效果进行了评估,长期跟踪、调查成绩评定体系对于学生未来发展的影响度,本门基础课程学习情况对后续相关专业课的影响度。同时,与师生共同讨论,形成调查问卷,搜集师生对本成绩评定体系的建议。实践证明,实施教学改革后,学生的学习效果有明显提高。

      电子信息学院闫丽萍老师在开展“打破“保姆式”教学方式——《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探究式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教学改革中,重视在教学内容上,加强工程应用与科研实例;教学方法上,有意识地通过自学及应用实例讨论强化学生自主思考;考试方式上,注重基础理论的应用,注重思考过程考核,成绩由(平时´30%+期中´35%+期末´35%)´90%+实验´10%组成;并通过网络课程中心、课程QQ群、Email、实验室参观等多种方式辅助教学。实施改革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本课程的一次通过率大大提高。

      华西药学院尹红梅老师在项目“药学专业创新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与探索”中,通过构建多层次实践教学模式、新增“高等药物化学实验”和“药学创新实验”课程、依托“实践与国际课程周”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实施科研训练“三大计划”等措施,有效地提升了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积极性、竞赛成绩和学生的创新能力。近三年,华西药学院本科生参与学科竞赛获得6个国家级奖项,公开发表论文35篇,在第三届全国医药院校药学/中药学专业大学生实验技能竞赛中获特等奖和一等奖。项目组据此发表了教改论文3篇。

      交流会气氛热烈,与会老师积极为课程建设、教学模式与成绩考核等方面建言献策,一些问题通过现场交流与沟通,得到了及时解决。一些需要与相关职能部门协调的问题,教务处工作人员认真做了记录,会后及时与相关部门沟通,积极为学校本科教学与人才培养提供切实保障。老师们表示参加交流会后,收获良多。

 

关闭

系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