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

    新闻报道

    优秀教材推介:2022年度校级教材建设特等奖(理科篇)

    添加时间:2023-10-23 点击次数:

    教材是高校开展人才培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本载体,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力保障。四川大学高度重视教材建设,近期评选出2022年度校级教材建设奖优秀教材。为充分展示我校教师在教材建设方面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优异成绩,进一步在师生中宣传树立典型,发挥优秀教材的示范和带动作用,特分享推介这批优秀教材。

    《有机化学》(第五版):适用于生物、医学等生命科学相关专业本科生的基础有机化学教材

    《有机化学》(第五版)由我校化学学院罗美明教授主编,2020年11月于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教材封面

    教材主编 罗美明教授

    一、《有机化学》(第五版)教材的编写与发展历程

    《有机化学》(第一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于2001年12月出版,由陈洪超教授任主编,供生命科学及相关专业本科学生使用。2009年1月第三版获批为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

    二、《有机化学》(第五版)教材编写团队的介绍

    《有机化学》(第五版)的编写团队由四川大学牵头,国内多所高校医学、生物等生命科学相关专业中从事本科有机化学课程教学的一线教师参与。其中本校教师有陈洪超教授(主审),罗美明教授(主编),卢志云教授,付海燕教授。

    教材编写团队

    三、《有机化学》(第五版)教材相比较同类教材的特色与创新

    1.借助现代化智能手段辅助学习。为了便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强化和扩展,在教材中适当位置插入电子课件、结构图片、动画、视频、科学家介绍和知识拓展等数字教材内容的二维码链接,适当介绍有机化学与交叉学科的重要进展,每一章都编写了有机化学、生命科学领域的亮点或新进展,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拓宽知识面,活跃思维。尤其立体化学是有机化学中的重点,同时也是教学的难点,贯穿整个课程体系,学生通过扫描书中的二维码就可以在手机等移动设备上方便地观看结构图片、多媒体动画、视频等,帮助学生增强立体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有机化学中的抽象概念。

    2.注意阐述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比如:根据诱导效应的本质从元素的电负性分析和比较基团的诱导效应,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强调Hückel规则的应用范围,并且举例说明此规则不适用于稠环芳烃。

    3.及时引入适宜的新发展。例如,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是学习有机化学的基础,贯穿整个有机化学课程。2017年中国化学会发布了新的《有机化合物命名原则》,此次发布的命名原则较以前变化较大,编写团队通过认真学习和体会,用生命科学专业本科生能够理解的语言及时修订了教材内容。另外,编写团队也在适当的知识点简介绿色化学、原子经济性反应、超分子化学等新概念,药物新分子,生物成像等新知识。

    4.鲜明的医学和生物学特色。将有机化学知识与生命科学的知识相联系,如自由基与“老年斑”、酚酸与药物阿司匹林、手性分子与“反应停”事件等。这些遍布各章节的举措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投入。

    5.紧密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例如学习醚的时候,介绍相转移催化;在学习糖的时候,介绍血型物质;在介绍化合物毒性的时候,也介绍它可利用的性质等等,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生产和生活中的化学问题。

    6.注意引导学生关注专业内容背后所隐藏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比如在有机化学里随处可见的“量变到质变”、“微观与宏观”、“普遍与特殊”等,并引导学生对化学与污染、毒性等问题进行客观和平衡地认识,提高逻辑思辨能力,进而提高综合素质。

    7.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有机化学这一门课程,编写团队专门为本教材编写了配套的《有机化学(第五版)自学指导》一书,供同学学习参考。

    四、《有机化学》(第五版)教材的使用情况、效果与评价

    本教材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十一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主要面向国内医学和生物等生命科学及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第五版自2020年11月出版以来,印量三万余册(从第一版至今已经二十多万册)。全国有多所高等院校使用本教材,包括四川大学、大连医科大学、昆明医科大学、内蒙古医科大学、贵州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济宁医学院、遵义医科大学、川北医学院等。

    本教材受到广大使用师生的认可,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师生普遍反映此教材针对所面向的学生选材恰当,知识量适度,难易得当,难、重点突出。对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基本方法阐述准确,语言规范,表达严密,层次分明,逻辑性强。教材适时联系与生命科学相关的知识、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有鲜明的医学和生物学特色,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教材能反映现代教学的要求,在书中适当位置插入电子课件、结构图片、动画、视频、科学家介绍和学科亮点等数字教材内容的二维码链接,使内容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抽象、难点问题,极大地方便了学生对关键问题的理解和知识的拓展。教材注重及时体现有机化学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成果。教材注意专业内容背后所隐藏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客观和全面地认识,提高逻辑思辨能力。教材插图质量高,图文配合得当,版式设计专业,装帧印刷美观。

    五、《有机化学》教材的未来修订规划

    《有机化学》未来修订的指导思想仍然是强调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增强思想性、科学性、创新性、启发性、先进性;同时注意面向的特定对象、特定要求和特定时限,提升教材质量,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为培养富于创新、开拓进取、高素质的生命科学相关专业的高级人才奠定良好的有机化学基础。根据学时数的变化及时调整、精炼教材内容。适当充实、更新与本课程相关的化学和生命科学领域重要进展。进一步提升文字表达的水平,提高教材的可读性。

     

     

    《高等数学(物理类专业用)》:延续经典 致力求新

    高等数学(物理类专业用)》由我校数学学院高等数学教研室主编,2020年9月于高等教育出版社陆续出版。

    教材封面

    教材第一主编 牛健人教授

    一、《高等数学(物理类专业用)》教材的编写与发展历程

    四川大学数学学院高等数学教研室主编的《高等数学(物理类专业用)》系列教材凝聚了几代川大数学人的智慧,适用于物理类、电类、计算机类等对数学要求较高的理工类专业,是高教出版社和四川大学数学学院的经典品牌教材。1978年陆续出版以来,该系列教材经过40多年教学改革实践,历经多次修订。20209月以来最新修订的第一、二册(第五版)、第三、四册(第四版)保持过去历版教材特色,理论严谨、表述流畅、可读性强、便于教学,同时也根据新的教学规范对常见的数学符号和数学名词做了修订。近年来,在国家基础学科发展的背景下,教材完成了数字化升级,更加适应线上线下教学的新需求

    二、《高等数学(物理类专业用)》教材编写团队的介绍

    教材修订编写团队由牛健人教授,朱瑞、陈丽、何腊梅、邓瑾副教授、何志蓉、周杨讲师组成。第一册(第五版)由朱瑞和周杨修订,第二册(第五版)由牛健人和何志蓉修订,第三册(第四版)由陈丽和何腊梅修订,第四册(第四版)由邓瑾修订。

    三、《高等数学(物理类专业用)》教材相比较同类教材的特色与创新

    1.知识严谨:教材知识框架全面合理,概念公式定理的描述严谨规范,通俗易懂,表述流畅,针对性强。

    2.内容全面:教材涵盖了微积分教学大纲的全部内容,同时为满足物理类专业的更高需求,教材提供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证明、一致连续、一致收敛等内容。

    3.重视应用:新版教材除了对原有的物理类应用实例进行适合现代科技发展状况的修订外,还引入其它学科的应用例题。

    4.便于教学:整套教材所有内容编写风格统一,便于大学数学的系统教育。

    5.数字资源:新版教材为了能够适应线上线下教学的新需求,采用最新的信息技术手段为典型的例题和习题提供了视频讲解。

    四、《高等数学(物理类专业用)》教材的使用情况、效果与评价

    1.使用情况:本教材自1978年第1版以来,已出版5次,印刷超100次,累计销量达100万册。为多所高校的物理类专业采用。教材使用范围包括四川大学、东华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长春理工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兰州理工大学、黑龙江科技学院、天津理工大学、云南师范大学、西北大学、吉林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北华大学、暨南大学等多所不同类型的高校。

    2.使用效果:教材表述流畅、可读性强,特别适合老师教学,且教学效果良好。大量的课后习题为课堂讲解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也为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供了丰富的练习材料,适合学生自学。

    3.使用评价:据使用本教材的师生反映,套教材编写质量高,知识涉及面较广,知识体系逻辑性强,例题与习题丰富且与相应内容搭配合理。

    五、《高等数学(物理类专业用)》教材的未来修订规划

    根据新的教学规范,结合新版教材的使用反馈,完善教材内容,进一步贴合物理类专业的应用,调整课后习题,更新数字化资源。

     

     

    《医学细胞生物学》第八版

    《医学细胞生物学》第八版由我校生命科学学院胡火珍教授主编,2019年8月于科学出版社出版。

    教材封面

    教材第一主编 胡火珍教授

    一、《医学细胞生物学》教材的编写与发展历程

    本教材编写历程与我国医学细胞生物发展同步。在高校开始恢复招生,医学学生需要医学细胞生物学知识等背景下,1984年由杨抚华教授组织遵义医学院伍律教授和李德俊教授、贵阳医学院陈汉彬教授等西南地区生物学界德高望重的教师编写了第一版《医学细胞生物学概论》,并由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于2003年更名为《医学细胞生物学》,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不断与时俱进,至今出版到第八版,社会反响良好。

    该教材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历经近40年,根据学科发展和教学需要,不断凝练,补充相应教学内容。该教材由16所高校教师参与编写,目前已修订出版到第八版,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基础医学教材,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划教材,“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划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使用人数多,影响力大。

    《医学细胞生物学》教材编写团队的介绍

    本教材拥有一个高质量稳定的编写团队。

    主编胡火珍是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担任中国细胞生物学会第九届、第十届常务理事;四川省细胞生物学会副理事长;中华医学会医学细胞生物学专业委员会第三届、第四届常务理事;中华预防医学会、四川省预防医学会遗传病预防与控制分会常委;《中华肿瘤防治》杂志编委;《生物医学》编委。 科技部重大专项等科技项目评审专家,同时也是教学一线教师,为本科生、研究生开设“医学细胞生物学”,“干细胞生物学”等课程。

    第二主编是西南医科大学著名医学细胞生物学教授税青林。参与编写的成员还有中国医科大学著名教授陈誉华、复旦大学著名细胞生物学家左教师和杨玲教师、北京大学吴白燕教授、海军医科大学胡以平将军、朱海燕教授、遵义医科大学冯昆教授、王乾兴教授、四川大学杨春蕾教授、西南医科大学田强教授、川北医学院梁素华教授、刘康教授、中医药大学何冬梅教授、成都医学院潘克俭教授、王兰教授等知名教授。编者团队中既有重点高校著名教育学家,也有普通高校一线教师,编写团队组建过程中注重吸收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高校的优秀编者,对教材进行充分论证,以提高教材的质量和适用度。

    教材编写团队


    医学生物学教学研讨会



    三、《医学细胞生物学》教材相比较同类教材的特色与创新


    1.良好的学科背景,持续的教学探索

    本教材紧密结合各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及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需要和医药卫生人才的需求,借鉴国内外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的经验和成果,不断创新编写模式和思路,不断完善形式和内容,不断提升编写水平和质量,使医学细胞生物学教材更加成熟、完善和科学,以适应医学教育综合改革和医学专业课程体系完善的需求。

    2.高质量的编写团队

    编者队伍中既有重点高校著名教育家,在国内医学细胞生物学的教育与科研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也有普通高校一线教师,具有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编写团队组建过程中注重吸收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高校的优秀编者,对教材进行了充分论证,以提高教材的质量和适用度。

    3.读者定位准确

    本教材是根据使用对象——医学本科学生而精心设计、编写的一本教材。编者通过深入研究医学类本科生的教育规律、学习特点安排全书内容,注重对学生科学性思维以及批判性思维的引导。同时,按照医学各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适当联系医药科学各专业实际,介绍医学相关的细胞生命活动。

    4.体系科学,内容精练、先进

    本书根据细胞生物学发展的特点及趋势,从细胞、亚细胞、分子三个层次,围绕细胞的结构及功能、细胞的生命现象、细胞的进化、干细胞、细胞工程、细胞的研究方法以及细胞生物学发展趋势及进展等内容,紧密结合医学学科的特点,系统阐述细胞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以及这些理论与医学、疾病的关系,充分体现细胞生物学与医学的交叉融合。本书紧密追踪现代细胞生物学发展趋势,前瞻性地介绍了细胞生物学及生物技术的主要成就。结构严谨、层次分明、逻辑性强,处处体现了细胞生物学的最新进展,具有明显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取材合适,深度适宜,知识量恰当,内容全面,语言流畅,其中不少章节属于国内首创。

    5.配套齐全,传统的纸质教材与现代数字化结合

    为满足教学资源的多样化需求,实现教材系列化、立体化建设,进一步丰富了理论教材中的数字资源内容与类型。本教材配套出版和优化了实验指导和学习指导,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重点知识。通过提供立体多元的学习资料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方便,易教易学。第八版采用纸质加数字化的手段,组织编辑制作微课及利于学生自学的扩展内容,以二维码的形式置于教材适当位置,利于学生自学,知识扩展。同时录制资源共享课,线上线下教材结合,全方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6.教材制作精美

    《医学细胞生物学》第八版文字更为准确、流畅,符合规范化要求;插图正确,文图配合恰当;全书采用全彩印刷,印刷规范、精美,增强了视觉上的直观性和形象性,是一部特色鲜明的优秀教材。多数专家对本书做出较高评价。

    7.线上线下相结合

    为了帮助教师教学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保证纸质教材篇幅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了大量数字化内容,以二维码方式附于教材中,通过线上、线下结合,以期能更好地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提供帮助。

    四、《医学细胞生物学》教材的使用情况、效果与评价

    医学细胞生物学(第八版)作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已发行26000多册,从2002年今五个版次(第四、五、六、七、八版)累计发行量19万余册,使用高校范围越来越广,发行量逐步增大,除本校教师与学生使用外,目前已被西安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郑州大学、昆明医科大学、杭州师范大学、重庆医科大学、贵阳医科大学、遵义医科大学、川北医学院、西南医科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海南医学院等三十多所高校选作教材,是同类教材中发行量大、应用范围较广,具有重要影响的教材之一,受到使用单位教师和学生的广泛好评。本书被全国100余所高校图书馆收藏,2021年被四川省教育厅推荐参加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全国优秀教材(高等教育类)的评比。获2022年度四川大学教材建设特等奖。

    教育部大学生物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复旦大学杨继教授评价

    生物科学专业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林宏辉评价

     

    教育部大学生物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邹方东评价

     

    西南医科大学对该教程使用及评价

    五、《医学细胞生物学》教材的未来修订规划

    本书将于2024年在第八版的基础上进行修订、编写。

    新教材全书包含细胞生物学的基本概念、细胞生物学研究技术和方法、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的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细胞工程、细胞生物学的现状和前瞻等五篇共21章。在原有内容的基础上,紧密结合细胞生物学与医学最新进展及前沿科技,重点修订并增加细胞应激与机体应激反应、细胞治疗、外泌体与医学、生物标记物与医学等相关内容,对教材数字化部分进行提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