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学院(系)及各位同学: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给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参赛学生代表和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大学生的重要回信精神,落实《教育部关于举办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的通知》(教高函〔2025〕28号)等文件要求,“三位一体”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工作,强化课程思政建设、深入推进四新建设、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教育活动全过程,推进“项目式”教学改革,引领人才培养范式深刻变革,形成新的人才培养质量观和质量标准,切实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为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以下简称“大赛”)选拔、培育优秀项目,特举办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四川大学校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组织机构
大赛设立组织委员会,组委会主任由主管教学的校领导担任,成员由教务处、学工部、校团委、社科处、科研院、研究生院、设备处、国际处、华西医学中心、对联办、产业集团等部门负责人以及各学院(系)负责人组成,负责大赛统筹领导、组织实施、纪检监督等工作。
组委会下设办公室,设在教务处,由教务处处长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大赛的宣传组织、执行推进、沟通协调、评审推荐等工作。组委会将邀请校内专家、资深企业家、风险投资人等专业人士组成评委会,按照不同阶段有关程序进行评审。
二、大赛总体安排
大赛将举办主体赛事和“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主体赛事包括高教主赛道(含国际参赛项目)、“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和产业赛道,详见附件1。国际项目正式报名将另行通知。大赛采用校级选拔赛、省级复赛、全国总决赛三级赛制。
鼓励各类原创、具有科技价值和商业价值的创新创业项目参赛。高教主赛道参赛突出新工科类、新医科类、新农科类、新文科类、“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生物技术 、量子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等类型,具体要求见教育部通知附件1。
参赛要求:鼓励全日制本硕博学生和毕业5年内校友参赛(除创意组外,毕业5年内校友均可参赛)。报名“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的项目须在参赛期间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该活动后期将由校团委统一组织。我校学生报名参加本科生创意组、研究生创意组中相关的科技成果,负责人应至少为其中一项的第一作者,其余科技成果应至少有一位团队成员参与。
所有参赛人员年龄不能超过35岁,一经报名,项目负责人、前5位团队核心成员(含负责人)及其排名原则上不得变更。在校赛阶段,每名参赛人员(含负责人)在同赛道中参与不得超过2个项目。在省赛阶段,每位晋级的参赛人员在红旅和主赛道两个赛道中最多参与1个项目,在产业赛道中最多参与1个项目,负责人在所有赛道中只能负责一个项目,有超额项目晋级省赛的人员,可协商后退出部分项目,如有特殊情况,前5名核心成员与校赛名单相比变动不超过1人,且需经过指导教师和学院审核,人员排序以最后更新的报名表为准。一旦发现买卖名额等不良现象,取消该项目所有成员和指导教师的参赛资格且不予表彰。每个项目指导教师原则上不超过3名,一经报名,指导教师名单及其顺序原则上不得变更。每位指导教师指导当年项目不应超过2个(含主赛道(不含国际项目)、红旅赛道、产业命题赛道)。
三、赛程安排
(一)参赛报名(3月—6月)。学院(系)应积极组织学生报名参赛。主赛道、红旅赛道、产业赛道(预报名)的参赛团队报名需完成四个步骤,产业赛道(正式报名)和国际项目报名将另行通知。
1.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报名。请主赛道和红旅赛道的参赛团队负责人先在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https://cy.ncss.cn/完成报名(以下简称大创网),主赛道、红旅赛道报名截止时间为5月14日12:00。网上报名只需提交网评版PPT(模板见附件2),同时,参赛团队须填写《四川大学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报名表》(见附件3),所有指导教师和参赛队员需在纸质版报名表上签字并加盖项目报送学院(负责人学籍所在学院)公章并拍照留存,纸质版原件于5月14日12:00以前提交到项目负责人学籍所在学院审核。
2.人工智能工具应用规范学习与测试。请认真学习《四川大学本科教育教学人工智能工具应用规范(试行)》(川大教〔2025〕28号)(附件5),登录四川大学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管理系统(操作指南见附件4),完成《创新实践教育人工智能工具应用规范测评》。获得满分是报名大赛的前提条件,该测试提交后如不为满分,不提示错误,请认真研读文件,再次测试,不限次数。
3.四川大学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管理系统报名。在大创网提交报名并完成测试后,团队负责人登录四川大学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管理系统(操作指南见附件4),填写项目报名信息,并上传签字盖章的报名表、大创网报名成功截图、网评版PPT等。请负责人及时提醒指导教师在5月14日12:00之前登陆系统,进行项目审核。该系统报名开放时间:5月9日8:00点,关闭时间:5月14日12:00。请确保该系统填写的项目名称、赛道、组别、负责人、学号、学院、团队成员、指导教师信息(含姓名和顺序)同大创网和《报名表》的填报信息保持一致,如不一致,审核无法通过。
4.学院审核。请学院根据学生提交的签字盖章报名表于5月15日12:00以前登录四川大学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管理系统审核并推荐报名项目(操作指南见附件4)。在大创网、校赛评审系统均报名成功且通过学院审核的项目方可进入校赛。校赛、省赛、国赛参赛项目负责人、团队成员、指导教师姓名及排序等信息,均以学院审核为准,一经报名,原则上不能更改。
(二)校级初赛(5月—6月)
5月16日-5月25日:校赛资格审查、网评阶段。网评通过的项目将晋级入围赛。
5月29日(周四):校赛入围赛
原则上按赛道和项目类别分组答辩,每组排名前25%的项目直接进入校赛集训营。每组排名前26%-50%的项目拟授校赛二等奖,可直接报名参加“不服来辩”复活赛;排名在50%以后的项目拟授校赛三等奖。拟授校赛三等奖项目和网评未通过项目亦可报名参加“不服来辩”复活赛,但需提交项目指导教师签名的推荐书。
6月3日(周二):“不服来辩”复活赛,将有20-25%的项目有机会复活进入校赛集训营。
6月5日-6月8日:校赛集训营。期间将举行开营仪式、行业研究实训课程、线上讲座、1V1精准对接、1V1市场研判、私董会等品牌培训活动。
6月10日:校金争夺赛(含产业赛道)
根据校金争夺赛排名决定校赛金奖和推荐参加省赛项目。校金项目将严格审核参赛资格,即如涉及科研成果的,负责人应至少有1项一作的科技成果,创业组负责人应为公司法人并符合对应组别的股权结构。校金争夺赛淘汰及通过校金争夺赛但未通过参赛资格审查的项目,拟授校赛银奖。往届参赛项目(含更改赛道参赛的往届项目)若在本次比赛中奖项没有进步,将不予表彰。
四、工作要求
(一)各学院(系)要加强大赛组织领导,以成立四川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创新创业实践中心为契机,学院成立分中心,由分管创新创业工作院(系)领导任组长,统筹推进赛事工作。
(二)各学院(系)要认真做好大赛的宣传动员。广泛挖掘,汇聚各方资源,广泛动员学生、教师积极参与大赛活动,跟踪毕业五年内的校友资源,积极利用国际交流项目、合作办学、留学生资源等,把参赛提高到“科技成果转化育人 ”高度,推荐聚焦国家“四个面向”战略需求的应用型成果参赛;立足革命老区和长征精神,聚焦乡村振兴、产业宜居、乡风文明、生态治理、科技助农等视角,在推进乡村振兴、城乡社区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挖掘红旅赛道种子项目。
(三)各学院(系)要认真做好大赛的组织工作。学院要出台、完善针对大赛的奖励政策,加强政策保障体系建设,为项目挖掘和培育提供人、财、物支撑,对入选学校的重点培育项目给予场地、技术、人员、财力等方面相关配套政策的支持。对于指导学生获得省级及以上奖项的指导教师,所在单位应在职称评定、评奖评优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
五、竞赛信息交流渠道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四川大学校赛信息发布:四川大学教务处官网。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四川大学校赛官方QQ群号:239344010(学生1群)、972398755(学生2群),972772055(教师群)
校赛联系人: 杨老师 85400031邮箱cxcy@scu.edu.cn。
系统技术支持: 翟老师 QQ2880632008 手机17314996362
教务处
2025年5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