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内各教学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人工智能发展战略、教育数字化行动部署及《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要求,落实《四川大学人工智能深度赋能一流本科建设行动计划》(川大教〔2025〕26号),全面推进“人工智能+教育”创新实践,赋能本科教育教学全过程、全领域、全要素改革升级,学校现启动2025年“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典型应用场景案例申报评选工作。
一、征集目标
面向全校教学单位,征集并遴选一批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赋能教育教学、成效显著且可复制推广的典型应用场景案例,聚焦以下方向:
(一)AI赋能“教-学-管-研”类
1.智能助教: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辅助教师进行教研备课、辅导答疑、学习分析等,帮助教师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备课效率,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实施个性化教学。
2.智能助学:如语言陪练、编程助手、智能学伴等,利用AI技术为学生提供实时互动的伴随式学习支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智能助管: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展教学质量管理、智能决策支持等,分析师生数据,优化教学资源配置,为教学质量提供评估和改进建议,支撑高校的管理决策。
4.智能助研: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辅助科学研究,在前沿文献分析、科研数据处理、实验设计优化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推动科研工作的智能化和高效化。
5.其他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教育教学的场景。
(二)AI赋能在线教学创新成果类
1.交互式数字学习资源:聚焦多模态交互技术与教学场景的融合,能够合理利用AI、H5、AR、VR等技术,通过双向互动与即时反馈机制,创建高参与度、强情境感知的数字化学习资源。能够打破传统资源的单向知识传播模式,通过智能化的交互设计,让学习者在主动探索、实践操作、即时反馈中完成知识建构与技能提升。
2.人机协同在线学习支持服务:聚焦人工智能与人类教师的动态协作模式,能够合理运用AI技术及相关工具,进行在线教学活动设计,提供在线互动、答疑辅导、个性化指导、学情分析以及考核评价等支持服务。
3.智能在线学习平台:平台功能设计应针对在线教学实践中的痛点和难点,践行“互联网+教育”理念,在技术实现、教育功能设计等方面具有创新性,突破传统在线教学平台局限,利用AI技术,实现平台教学功能升级转型。
二、申报条件与要求
(一)各教学单位应积极组织教师或教师团队申报,每个单位至少推荐一个“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应用场景典型案例。教学单位申报情况将纳入年度本科教学奖励指标体系。
(二)申报案例应具有创新性、示范性和可推广性,要能够充分体现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三)案例应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一定的效果,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四)各教学单位需组织申报团队填写《“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典型应用场景案例申报书》,并按要求录制案例视频,视频仅限MP4格式,画面清晰无水印,建议高清格式。
1. AI赋能“教-学-管-研”类
录制案例展示视频,内容需详实、重点突出、表述准确、逻辑性强。视频不超过3分钟。
2.AI赋能在线教学创新成果类
(1)交互式数字学习资源:录制学习资源的实际操作视频,视频应清晰展示学习资源的界面布局、功能模块和操作流程,重点演示学习者与资源的交互过程,如交互方式、动态反馈、互动效果等。视频不超过10分钟。
(2)人机协同在线学习支持服务:录制视频应围绕在线教学活动设计与支持服务展开,重点介绍如何运用AI技术及相关工具开展在线互动、答疑辅导、个性化指导、学情分析和考核评价等服务。说明如何利用AI工具优化学习体验、提升教学效率,并引导学习者进行探究式学习。同时,需突出数智化教学工具在创新性和有效性方面的独特优势,展示其在实际教学场景中的应用效果。视频内容应逻辑清晰,直观呈现成果的核心价值与创新点。视频不超过20分钟。
(3)智能在线学习平台:录制在线学习平台的操作视频,视频应聚焦技术实现和教育功能设计的创新性,重点演示平台如何利用AI技术助力教与学,实现平台教学功能升级转型,可通过典型应用场景和真实教学案例进行演示。视频不超过20分钟。
三、申报流程
各教学单位可参考附件材料(附件1),于6月3日前将《“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典型应用场景案例申报书》(附件2)Word版和签字盖章扫描件PDF版、汇总表(附件3)电子版、视频(MP4格式),以“学院-案例名称”命名发送至邮箱wangsuning0124@scu.edu.cn,学校将组织专家评审遴选,择优认定为校级“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典型应用场景案例,并推荐申报省级、国家级“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典型应用场景案例。
附件:
1.参考材料
2.《“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典型应用场景案例申报书》
3.《“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典型应用场景案例汇总表》
联系人:王苏宁
联系电话:028-85405667
教务处
实验室及设备管理处
2025年5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