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建设

关于开展2019年线下、线上线下混合式、社会实践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申报推荐工作的通知

添加时间:2019-11-25 综合科 点击次数:

各学院: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98号)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19年线下、线上线下混合式、社会实践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工作的通知》(教高厅函〔201944号)(附件1)精神,打造具有川大特色的一流课程,我校将启动2019年线下、线上线下混合式、社会实践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工作的申报推荐工作,现将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课程内涵

1. 线下一流课程。主要指以面授为主的课程,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为重点,重塑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打破课堂沉默状态,焕发课堂生机活力,较好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主渠道、主战场作用。

2. 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主要指基于慕课、专属在线课程(SPOC)或其他在线课程,运用适当的数字化教学工具,结合本校实际对校内课程进行改造,安排20%-50%的教学时间实施学生线上自主学习,与线下面授有机结合开展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打造在线课程与本校课堂教学相融合的混合式金课。大力倡导基于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应用的线上线下混合式优质课程申报。

3. 社会实践一流课程。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通过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新创业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等活动,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与社会服务紧密结合,培养学生认识社会、研究社会、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建设社会实践一流课程。课程应为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的非实习、实训课程,配备理论指导教师,具有稳定的实践基地,学生70%以上学时深入基层,保证课程规范化和可持续发展。

二、推荐要求

推荐课程须至少经过两个学期或两个教学周期的建设和完善,取得实质性改革成效,在同类课程中具有鲜明特色、良好的教学效果,并承诺入选后将持续改进。符合相关类型课程基本形态和特殊要求的同时,在以下多个方面具备实质性创新,有较大的借鉴和推广价值。

1. 教学理念先进。坚持立德树人,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致力于开启学生内在潜力和学习动力,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 课程教学团队教学成果显著。课程团队教学改革意识强烈、理念先进,人员结构及任务分工合理。主讲教师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较高学术造诣,积极投身教学改革,教学能力强,能够运用新技术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

3. 课程目标有效支撑培养目标达成。课程目标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注重知识、能力、素质培养。

4. 课程教学设计科学合理。围绕目标达成、教学内容、组织实施和多元评价需求进行整体规划,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设计合理。

5. 课程内容与时俱进。课程内容结构符合学生成长规律,依据学科前沿动态与社会发展需求动态更新知识体系,契合课程目标,教材选用符合教育部和学校教材选用规定,教学资源丰富多样,体现思想性、科学性与时代性。

6. 教学组织与实施突出学生中心地位。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创新教与学模式,因材施教,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资源共享、知识生成,教学反馈及时,教学效果显著。

7. 课程管理与评价科学且可测量。教师备课要求明确,学生学习管理严格。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等采用多元化考核评价,过程可回溯,诊断改进积极有效。教学过程材料完整,可借鉴可监督。

三、推荐数量

1. 教育部此次推荐工作采取总额控制、分年度推荐的办法,推荐总额分三年使用,每年申报课程数量可在规定的年度上限内统筹调配,2019年度推荐数量最高不超过三年推荐总额的20%我校2019-2021年三类一流课程推荐总额为175门,2019年度三类一流课程推荐数量为35门。

2. 2019年起,教育部对国家级五类一流本科课程候选课程所涉及的课程负责人及团队主要成员进行课程数量限定,每人每年限一门课程。课程负责人须为申报高校正式聘用的教师。已作为2019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现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和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现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候选课程的,其课程负责人及团队主要成员不再参加此次国家级线下一流课程、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和国家级社会实践一流课程三类课程的推荐。

3. 2019-2021年,教育部将会认定4000左右国家级线下一流课程、6000左右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1000左右国家级社会实践一流课程。

四、推荐材料要求

1. 申报书(附件2

2. 汇总表(附件3

3. 课程负责人的10分钟说课视频(必须提供)[含课程概述、教学设计思路、教学环境(课堂或线上或实践)、教学方法、创新特色、教学效果评价与比较等。技术要求:分辨率720P及以上,MP4格式,图像清晰稳定,声音清楚。视频中标注出镜人姓名、单位,课程负责人出镜时间不得少于3分钟。]

4. 教学设计样例说明(必须提供。提供一节代表性课程的完整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流程说明,尽可能细致地反映出教师的思考和教学设计,在文档中应提供不少于5张教学活动的图片。要求教学设计样例应具有较强的可读性,表述清晰流畅。课程负责人签字。

5. 最近一学期的教学日历(必须提供,申报学院盖章)

6. 最近一学期的测验、考试(考核)及答案(成果等)(必须提供,申报学院盖章)

7. 最近两学期的学生成绩分布统计(必须提供,申报学院盖章)

8. 最近两学期的学生在线学习数据(仅混合式课程必须提供,申报学院盖章)

9. 最近一学期的课程教案(选择性提供,课程负责人签字

10. 最近一学期学生评教结果统计(选择性提供,申报学院盖章)

11. 最近一次学校对课堂教学评价(选择性提供,申报学院盖章)

12. 教学(课堂或实践)实录视频(选择性提供,完整的一节课堂实录,至少40分钟,技术要求:分辨率720P及以上,MP4格式,图像清晰稳定,声音清楚。教师必须出镜,视频中需标注教师姓名、单位;要有学生的镜头,并须告知学生可能出现在视频中,此视频会公开。)

13. 其他材料,不超过2份(选择性提供)

以上材料均可能在网上公开,请严格审查,确保不违反有关法律及保密规定。

五、推荐工作安排

1. 学院推荐。请各学院认真领会教育部文件(附件1)精神,结合一流专业建设,对学院一流课程进行整体规划布局,积极组织申报。原则上,每个专业限报3门课程,经学院教学(教授)指导委员会审定后,20191213日前将至少1-8项(建议1-13项)推荐材料发送至教务处教学科胡老师邮箱:hlj@scu.edu.cn

2. 学校推荐。20191220日前,学校组织专家评审,从学院申报的课程中,遴选35门课程推荐至教育部。对课程团队成员存在师德师风问题、学术不端问题、五年内出现过重大教学事故,课程内容存在思想性科学性问题的,实行一票否决。

3.在线填报。学校遴选推荐的35门课程,由负责人20191220日至202015日期间登录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工作网(网址:www.chinaooc.cn),按照系统提示要求填写申报材料,并完成报送信息的在线审核和提交工作。提交完成后,打印具有防伪标识的申报书(附件2),与附件材料一起装订成册,一式两份报送至学校教务处教学科(望江校区明德楼220室)。

联系人:张老师  85405667

 

 

 

四川大学教务处

2019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