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下午,本学期第三堂“科学、哲学与人生”研讨课在江安校区一教D104室开讲,来自化学学院的袁立华教授以“科学研究与创新思维——观察、思考到创新”为题,与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的“试验班”同学进行了一场关于科学研究与创新思维的探讨。
袁立华教授曾荣获“卓越教学奖”、“教学名师奖”等多项教学奖励,主要研究方向涉及有机化学、高分子合成、超分子自组装与功能材料以及放射化学领域。此次研讨课,袁教授从纪录片对飞行员飞越百慕大的采访视频引入,强调观察和思考的重要性。他通过对“韩春雨事件”发生过程的讲述,引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特点的思考和讨论,他强调科学思想超越于执着的常规认识。对于学校倡导的非标准化答案考试,他认为“在师一方,不求一答定终身,在生一方,不以一答为追求;对错尽在前提下,正误还需有条件”。袁教授通过麻省理工学院化学工程师戴维·惠特洛克从马喜欢在泥土里打滚引发思考而研究发明新产品、企鹅妈妈在40万只企鹅中找到自己的孩子、两滴水的不同等案例,提出创新思维与科学发现之间的偶然与必然、相同与差别,他认为创新肇事于洞悉事物的不同。他还通过川大本科同学的创新设计、“莲花效应”的实际应用等案例,进一步指出“科学真理源自于认知实践经验”,“成功于遵守诚信原则”。
袁教授通过案例教学、分组研讨等方式,将如何进行科学研究、激发创新思维进行了生动讲解,进一步唤醒了基础学科“试验班”同学的创新意识。在课程结语中,他将“了解自然、利用自然、造福人类、警醒自我” 作为科学研究的目的,鼓励同学们“精励不懈,志成愿望 !”最后,本次科学、哲学与人生课程在同学们的掌声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