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建设

打造川大慕课品牌 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添加时间:2014-11-25 超级管理员 点击次数:

2011年秋天,来自世界各地的16万人注册了由斯坦福大学 Sebastian Thrun 与 Peter Norvig联合开出的《人工智能导论》免费课程。这一场大规模在线教育课程掀起的慕课潮流迅速席卷全球。

贴近生活
  川大慕课受追捧
      “2013年是中国慕课元年,学校参与发起成立了‘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并成为副理事长单位。学校专门设立了教改专项,由来自文理工医不同学科的六位老师承担了对世界范围内慕课发展的研究。”教务处兰利琼副处长介绍说,基于对国际慕课的性质和走向的宏观把握,学校最后形成了应对慕课浪潮的基本思路:首先是借鉴“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教学模式,鼓励本校教师开展翻转式、混合式教学,通过线上、线下互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程学习,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同时,以四川大学课程中心的SPOCs(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为基础,将富有川大学科特色的优质课程共享到国际MOOCs平台、教育部MOOCs平台以及区域联盟MOOCs平台,凸显四川大学的学术地位及国内外影响力。
        目前,我校通过教育部爱课程网上审核的课程已经有十门,其中《化妆品赏析与应用》、《药用植物学》、《太极拳医学》等5门已经开课,在线学习人数均为数千人。华西临床医学院李利老师的《化妆品赏析与应用》课程更是以每天近1000人的速度在增加,现已达到两万余人。自开课以来,这些课程受到学生和社会公众的热切关注和一致好评,社会反响热烈。教育部相关管理部门也肯定了我校申报的MOOCs课程贴近公众生活、彰显学校优势、填补国内空缺。

 积极动员
  打造川大慕课品牌
        但是,学校的慕课建设也面临着不少的困难。慕课是以微视频作为教学基础,一般十分钟左右就会对讲授的知识进行测验,学习过程类似于网上的通关游戏,是一种进阶式的学习方式。这就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设计,把原来45分钟的内容拆分成一个个小的知识点,然后录制教学视频。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随时会提出问题,需要教师时常上网去查看并解答。而这些都需要教师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我们希望将具有学校特色和优势学科的优质课程推荐到Coursera、Edx、Udacity等国际慕课平台,从而打造川大的慕课品牌。”兰处长说,“但这些老师们教学、科研工作繁重,而慕课建设需要进行课程的设计、录制、维护,需要额外的付出。我们只有通过多种形式的研讨活动尽力做动员,做宣传,希望能打动他们。”除了积极动员,学校还将出台政策鼓励教师参与慕课建设,比如,设立慕课建设专项,把慕课建设纳入学院考核,为教师配备助教等。兰处长指出,其实,慕课也是一个塑造教学明星的活动,老师做得好自然会提高自己在全国甚至全世界的知名度。值得欣慰的的是,一批深受学生喜爱的老师如文新学院王红老师等已经开始着手慕课建设。

取长补短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借鉴慕课“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是我校开展慕课建设的最终目的。
       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优秀人才是高校的最重要的任务。慕课虽然来势汹汹,但它只是科技进步所带来的一种学习方式的改变。现实课堂上师生之间面对面的交流、思想的碰撞,以及老师对学生的关爱、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指导学生的个性发展却是慕课难以企及的。
       兰处长表示,虽然上线的5门慕课都受到了社会上的好评,但现实中全校有一万多门次的课程。学校更关注的是提高这些课程的教学质量,希望教师们在参与慕课建设的过程中,把慕课关注学生,以学生为中心考虑如何提高学习效果的理念和方法借鉴、推广到课堂教学中。
      此外,学校还引进了国内和国际上的优质慕课资源,通过课前学生自学,课上讨论的翻转课堂教学,把先进的教学理念、方式、方法,运用到课堂教学。
    “我们所做的一切最终都要落脚到课堂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上来,希望以慕课建设为契机,为全校的课堂教学吹进一股清新的风。”兰处长最后说道。

  (见四川大学校报646期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