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学院(系)及相关单位:
为进一步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大思政课要善用之”要求,持续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新时代伟大成就作为思政课改革创新和课程思政建设重要内容,全面落实《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文件精神,结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习近平总书记与大学生在一起”学习分享活动的通知》的要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课程、全过程,推进四川大学课程思政体系的高水平建设,做到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以五育并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决定开展2023年四川大学“大思政课”示范课程认定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推荐类型
“大思政课”示范课程包括课程思政榜样课程、体育(含健康教育)示范课程、美育示范课程、劳育示范课程。
认定课程的授课教师为示范教师、教学团队为示范团队。
二、推荐方式:
采用教师个人填报、学院汇总推荐,或教学质量评估与监督科结合校院两级领导、督导及同行听课结果推荐。
对个人填报、学院推荐的课程,学院应完成对课程负责人师德师风及课程思政具体实施情况的审核,择优推荐。
三、推荐要求
(一)课程教师要求
1.应为本校在职教师,具有3年及以上高校教学工作经验,政治立场坚定,师德高尚,爱岗敬业,教学水平高,受到同行和学生广泛认可,具有深厚的教学实践积累,在立德树人和教书育人方面富有成效。
2.参评课程教师应为参评课程的负责人或主要团队成员,负责人及团队教师授课情况应与综合教务系统一致。
3.原则上每人作为课程负责人申报和被推荐同一类别示范课程不超过1项,参与不超过2项。教务系统中相同课程号为1项,鼓励相同课程号不同课序号教师合并申报。
4.参评课程教师无师德师风问题、学术不端问题,无违规违纪行为,五年内未出现过重大教学事故。
(二)课程要求
1.基本要求
课程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守立德树人、铸魂育人根本任务,政治方向正确,价值引领突出。参评课程需为学校2022-2023秋季学期或春季学期开设的本科课程。
注:曾获评四川大学“课程思政”榜样课程、思政标杆课程或体育(含健康教育)、美育、劳育示范课程者不得重复参与认定。
2.申报“课程思政”榜样课程要满足以下条件:
(1)推荐课程应是2022-2023秋季学期或春季学期教学计划中开设的综合素质类或专业教育类课程,且已连续开设三年以上。
(2)课程教学内容政治方向正确,价值引领突出,课程思政建设内容能够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围绕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回信致信精神、聚焦党的二十大报告系统总结凝练的新时代“十六个方面”伟大成就,深入汲取政治营养,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系统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
(2)课程教学设计科学合理,切合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和专业能力素质要求,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科学安排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综合运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广泛应用启发式、讨论式、翻转课堂等教学方式,教学方法灵活,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3.申报体育(含健康教育)、美育示范课程需满足以下条件:
(1)体育(含健康教育)课程树立“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发挥体育(含健康教育)“育体、育智、育心”综合育人作用,使学生在“知识、能力、行为、健康”诸方面得到提升,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与人格健全,为实现“健康中国”“体育强国”作出贡献。
(2)美育课程传授因美学需要和学科应用产生的不断更新的美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美学思维及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扩展学生对世界的审美认知,实现以美润心、以美培元。
(3)课程的教学设计应科学合理,契合不同课程类别人才培养特点和专业能力素质要求,构建科学、有效的体育(含健康教育)、美育课程教学模式。综合运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广泛采用启发式、探究式、翻转课堂等教学方式,教学方法灵活,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善于利用多种教学资源促进综合育人目标的实现。
4.申报劳育示范课程需满足以下条件:
(1)课程类型
a.创造研究型劳育示范课程,指课程设计通过实践活动体验国家战略需求和民众急难愁盼,用所学知识技能开展创新性研究和创造性服务,在培养学生国之重器责任感和经世济民胜任力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课程。
b.生产服务型劳育示范课程,指课程设计组织学生在产业界参与真实的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过程,在培养学生大国工匠精神和能力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课程。
c.日常生活型劳育示范课程,指课程设计组织学生学习处理个人生活事务,培养良好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态度和独立生活能力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课程。
(2)课程范围
劳动教育示范课程包括但不限于:
a.含实践环节,以专创融合、课赛践研一体化、作业服务社会等特征的创新创业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
b.面向行业共性问题,创新研究结果对行业产生价值贡献的综合设计型和创新探索型实验课程;
c.依托行业龙头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i创街等国家双创平台、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和国家级项目等运行的项目制课程、研究型实习课程、课带实验课程等;
d.孵化“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等科创竞赛国家级奖项的课程。
(3)课程要求
劳动教育示范课程应具备劳动育人价值导向,深度体现红色基因传承,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文科建设,激励学生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推进专创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
四、申报和推荐程序
(一)推荐申报与材料报送
申报课程需按要求填写《四川大学“大思政课”示范课程申报表》(见附件1),所在单位按要求进行评审并推荐;教师所在单位需对申报教师和申报课程内容进行政治审查,出具审查意见(见附件2),并汇总填报《四川大学“大思政课”示范课程推荐表》(见附件3),相关材料须单位领导签字并盖章。各单位审核并汇总上述材料,于2023年6月30日下午6点前,将推荐材料纸质版及电子版根据所申报课程的类别分别报送至:
1.“课程思政”榜样课程
将单位领导签字并加盖公章的纸质版材料(一式一份)交至教务处教研科(望江明德楼220室),电子文件夹以“学单位代码-单位名称-申报类别”命名,发送至jyk@scu.edu.cn。
联系人:王哲 联系电话:85405270
2.体育(含健康教育)、美育示范课程
将单位领导签字并加盖公章的纸质版材料交至教务处教学管理科(望江明德楼218室),电子文件夹以“单位代码-单位名称-申报类别”命名,发送至tanjiedan@scu.edu.cn。
联系人:谭杰丹 联系电话:85400402
3.劳动教育示范课程
将单位领导签字并加盖公章的纸质版材料交至教务处实践教学科(望江基教楼A315),电子文件夹以“单位代码-单位名称-申报类别”命名,发送至cxcy@scu.edu.cn。
联系人:贾舜宸 联系电话:85400142
申报榜样课程的课程负责人须在四川大学“课程思政”优秀课程案例库(网址:https://fanya.scu.edu.cn/portal,用户名为教师工号,初始登录密码:s654321s)中填写课程案例简介(简要介绍课程育人的主要情况)、授课教师简介、学生评价、教师感悟等,并上传课程思政典型案例,案例可包括但不限于课程内容育人目标与思政育人目标、教学设计、与思政相关的教学PPT、含思政元素的学生作业等内容。请各位课程申报负责人于2023年9月11日前完成案例上传工作。案例模板会在汇总表提交后陆续放入各位老师账号中。
(二)评审与公示
教务处聘请专家对开课单位推荐的课程进行评审,确定“大思政课”示范课程的候选名单,并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后发文公布。
(三)课程表彰与奖励
学校对认定的“大思政课”示范课程及任课教师、团队进行表彰和奖励,并优先推荐申报省级及以上的课程思政榜样课程、体美劳课程示范项目。
教务处
2023年6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