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2日下午3点,“科学、哲学与人生”研讨课(2.0版)第六讲:“将芯比心:‘机’智可以过人吗?”在江安玉章书院大礼堂顺利展开,来自文、理、工、医四大学科背景的80多名玉章书院学生参加了本次研讨课。
本次研讨课由厦门大学信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周昌乐老师(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兼福建省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中国计算机学会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专委会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专业委员会委员)带来,周老师以人工智能为主题,结合哲学、宗教、语言学等领域的生动形象的实例为同学们讲解智能机器的现状、困境和出路,深入浅出,发人深省。
周老师以视频、图片等多样化的形式带大家了解智能机器的现状发展,智能机器的应用不仅能用于火星探测器、机器导盲犬,而且在文化艺术领域,智能机器也可以作词谱曲、唱歌跳舞,可以说是多才多艺,令人大开眼界。从哥德尔定理引入,周老师指出科学技术追求一致性,就永远不是完备的,是可被质疑、可被推翻;而人文艺术往往具有完备性,一定不一致,充满矛盾点恰恰是它吸引人的地方。同时,周老师又以图画、诗歌、语言现象等实例举证“机器精于形式规则,而人类善于意义领悟”,在图灵机的不可计算与AlphaGo成功的背后,我们也不必担忧计算机操作人类,人脑的主观意念的作用十分强大,机器在意义领悟领域还有待发展。
面对智能机器发展的困境,周老师认为出路在于不仅要进行计算方法的革命,引入基因计算、量子计算、群体计算等,还要转变研究本体,将智能、情感、意识三位一体考虑,同时改变终极目标,将自然机制融入算法,通过脑机混合智能实现机器在意识领域的突破。
在研讨课上,周老师与同学们亲切互动,在最后的问答环节,在神经科学与人工智能交叉学科、计算延展等问题上,周老师针对学生们的具体问题做出了精彩的回答,研讨课在师生热烈、深入的探讨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