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动“探究式-小班化”课堂教学改革,进一步提升小班教学和讨论课的质量,打造形神兼备的医学“金课”,5月9日下午,华西临床医学院教务部、四川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医学分中心在华西校区(西区)华西临床教学楼214圆桌讨论教室举办了“四川大学本科教育改革与发展大讨论”系列活动之2019年第三期(总第18期)“教师教学发展工作坊”。
本期工作坊由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彭谨副教授主讲。彭谨副教授曾在医学分中心4月份组织的教师教学发展活动中分享讨论课教学心得,效果良好、反响热烈;应广大教师要求,此次再邀彭谨副教授做客华西临床医学院进行专题交流。全院各系/专业/方向负责人、教研室主任、临床科室教学主任、本科课程负责人、骨干教师,及华西医院对口社区教学基地教师等50人参加了本期工作坊。工作坊由医学分中心办公室主管、华西临床医学院教务部教学科柴桦科长主持。
彭谨副教授以《如何上好讨论课》为题,从讨论的本质、讨论规则的发展演化历史、讨论者的权利边界出发,深入剖析了讨论课教学中容易遇到的“跑题、一言堂、不倾听、不文明”等问题,并提出可通过讨论主持人的专业化与中立化、建立合理的讨论规则来解决这些问题。彭谨副教授针对提出合理讨论动议的原则、进行讨论表决的程序、及讨论效果评价的方法等进行了详细介绍,特别强调了坚持机会均等、轮流发言、正反兼顾的重要性。
随后,彭谨副教授以“亚北极求生”的PBL案例为例,利用圆桌讨论教室的智慧教学环境,与老师们在热烈的气氛中一起实践了讨论课教学的原则与方法。老师们通过阅读案例、个人思考、小组讨论、集体决策,体会了建立讨论规则、提出合理动议、适当运用表决在推动讨论进程中的作用,并通过对比个人观点、集体意见、学习后再决策与参考答案之间的差异,评价了讨论的效果。
在课后的在线反馈中,老师们纷纷表示“收获很多,好的讨论设计对学生的能力提升很有帮助”“形式很棒,这期工作坊本身就是一场有效的讨论”,并热切期待在今后的工作坊中进一步就讨论课案例设计等问题进行研讨。一位参加本期工作坊的老师说:“彭谨老师的启发了我们,使我们认识到,讨论不是将案例‘扔’给学生了事,而是需要一定规则和流程的,讨论的有效性也是可测量的;‘探究式-小班化’课程教学改革要真正做到形神兼备,需要教师认真研究章节知识特点、合理选择讨论内容、科学设计讨论流程,帮助同学们建立有效的讨论规则、适时推动讨论进程,实现从‘sage-on-the-stage’到‘guide-on-the-side’的教师角色转变,以讨论课真正促进学生自主、深度学习,将书本知识转化为临床胜任力。”
华西临床医学院教务部、四川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医学分中心今年将继续聚焦我校本科教育改革与发展大讨论的关键环节,以教师发展和教育智能化促进探究式深度学习,围绕医学“金课”建设及互动教学方法和教育技术的推广,在“教师教学发展工作坊”的平台上组织开展好大讨论系列活动。
供稿:华西临床医学院教务部、四川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医学分中心 柴桦、卿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