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晚,我校文学与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阎嘉教授在江安校区水上报告厅为我校本科生带来了一场题为“‘时空压缩’与审美体验”的报告。阎嘉教授长期从事文艺美学、西方文艺理论研究,以及英文学术文献译介工作,在西方文论专题和西学译著方面成果颇丰。
本次报告他选择西方文艺理论中反映现代和后现代时空观念变革的“时空压缩”理论予以介绍,探讨新的时空体验在审美上的表现,它给当代文化景观和艺术生产所带来的全方位改变,并激发同学们思考审美的标尺在现时代到底在何处。
阎教授首先梳理了“时空压缩”概念的源起,他指出这一概念的提出者——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戴维·哈维立足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变化对传统时空理论的创新。现代的大规模、集中化生产和后现代的小规模、灵活、弹性生产是引发人类时空体验变迁的重要因素。在归纳介绍了时空压缩的两个主要特征:跨越空间的时间缩短和空间收缩成“地球村”后,阎教授与同学们共同审视时空压缩在审美上的诸多表现,包括:日常生活的审美化,艺术与非艺术界限的打破,审美取代道德、价值判断,突出符号价值,突出短暂性、即时性、碎片化等等。
报告中,阎教授列举大量现代、后现代审美现象和艺术作品实例,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时空压缩”在日常生活、商业文化、文化遗产传承与再造、建筑设计、文学与艺术品创作等各种领域的大行其道。行为艺术、形象生产工业、遗产工业、“本真性赝品”、“原生态”艺术、后现代小说等富含“时空压缩”时代特征和气息的文化艺术现象纷纷进入阎教授的讨论视野,安迪·沃霍尔、辛迪·舍曼、劳森伯格、贝聿铭、托马斯·品钦、卡尔维诺、波普艺术、达达主义、立体主义……这些当代艺术、文学史上卓尔不群的奇才和标新立异的流派在阎教授旁征博引的阐释中鱼贯而出,统统被他纳入到“时空压缩”的审美表现视点的观照之中,为现场同学勾画出一条独辟蹊径的当代文化艺术理解思路。
阎教授的报告充分地展现了一位文艺理论家面对纷纭杂陈的当代艺术现象所保持的理论审慎和艺术敏锐。他不断提醒现场同学,在当代多元的、不断破界的艺术表象和坚持某种艺术标尺之间存在的持久张力。在他的意识中,当代艺术在不断突破既有艺术形式和审美习惯的同时也在不停拷问着文艺理论家:审美的标尺到底在何处。故而一份分辨真伪的艺术敏锐和一种清醒严肃的理论审慎就显得十分必要。报告在拓展同学们艺术视野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塑造着同学们的审美素养。
报告引发了现场同学强烈的探讨兴趣,纷纷和阎教授就审美是否非功利、时空压缩的个体体验差异等问题展开讨论,讲座结束后,仍有意犹未尽的同学和阎教授继续交流。相信此次报告定会对同学们以后的学习和研究启示良多,对同学们今后生活中的审美体验产生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