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晚,我校历史文化学院周鼎老师在江安校区水上报告厅为我校本科生带来了一场题为“礼失求诸野——论二十世纪中国的文明焦虑症”的报告。周老师通过对十九世纪后半叶开始的中国人对文明的追求之旅的梳理,引导在座同学们从修身与治国的维度理解“文明”在近现代中国被赋予的多重内涵。
周老师以当下国内传媒大张旗鼓批判的种种不文明现象为例,提出一个看似简单却意外深刻的问题:什么是文明?什么又是不文明?现代汉语“文明”兼具中国“古义”与西方“新义”,而“文明”词义的推陈出新则不得不归功于近代日本思想家福泽谕吉。周老师由此探讨了充满自我优越感的十八世纪西方人建构的文明、半开化和野蛮的文明观在十九世纪晚期逐渐被诸如福泽谕吉、梁启超等东亚有识之士所确认,并进而深深刺激了自感野蛮的近代中国人焦虑不安地努力求索真文明。接下来,周老师讲述了二十世纪中国思想语境中“文明”的内涵经历了资本主义、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三层递变的曲折故事。从世纪初梁启超的美国之行,到三十年代蒋介石的新生活运动,到共和国初期的爱国卫生运动,再到改革开放初期的五讲四美运动,在整整一个世纪里,文明的优劣与民族的强弱、国家的安危始终在中国人的心底萦绕不去。
周老师侃侃而谈,不时用生动、丰满的历史掌故,幽默、机智的个人点评启发同学们思考现象背后蕴藏的历史轨迹、悖论和玄机,大量老照片、宣传画让远去的时代又鲜活地回到了眼前。最后周老师借用诺伯特·埃利亚斯和黑格尔关于文明与自制、文明与承认的观点总结了他对于何为文明、文明于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人到底意味着什么的个人思考。报告在同学们经久不断的掌声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