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晚,我校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熊林教授在江安校区一教B座207教室为本科生带来了一场题为“从“苏格拉底的审判”看哲学在时代生活中的意义”的报告。
报告首先回顾了这场发生在古希腊时代著名的审判。熊教授介绍了古希腊社会中智者众多、辩论术盛行的文化背景,苏格拉底“述而不作”的文化活动,进而招致原告控告苏格拉底 “不虔敬”和“败坏青年”的罪名。熊教授讲解了古希腊法庭审判的程序,苏格拉底对自己的申辩,其既不承认上述控告,也不请求法庭减轻判罚,反而以反讽的方式表达了对判决的否定。报告接着以“洞穴比喻”指出了哲学(家)的工作(使命):对深陷奴役境地而不自知的人的拯救。在熊教授看来,哲学家就像牛虻一样,时刻叮咬着社会机体,使其保持健康。针对一般对这场审判的看法,认为它说明了西方政治中直接式民主的弊端,熊教授指出其实这场判决反映的是:人类社会中客观伦理(自由)与主观道德(自由)的矛盾。客观伦理指社会中一定时期的规则、成规、传统、国家意志,主观道德指个体的自我道德判断、价值取向。这对在任何时代都存在的矛盾,他认为应该通过双方保持相互的克制来达到平衡,进而促进社会的新生。
报告的后段,熊教授与现场同学探讨了哲学在时代生活中的意义这个话题。他分享了他在新生开学典礼和四川大学哲学系复系50周年纪念会上的发言,包括:大学之为大学的理由、什么东西才是可靠的、什么是兴趣、哲学的本质、思想与时代的关系、哲学家的使命等。
熊教授出乎历史、着眼当下的报告引起了现场同学们浓厚的兴趣,大家纷纷提出自己的观点,就关心的问题与他展开讨论。报告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