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研教改 > 人文大讲堂 > 正文

王建平教授走进四川大学人文大讲堂(第一百零七讲)

添加时间:2017-11-29发布者:系统管理员点击次数:

   11月24日晚,我校法学院王建平教授在江安水上报告厅为本科生带来了一场题为“自然灾害与灾难中学子的逃生应对——大学生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法治提升”的报告。报告认为,在各种自然灾害和灾害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正确地应急、应对,是大学生自我生存能力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一个合格大学生应有的基本素质。而究竟应当如何面对重大自然灾害与灾难事故的突发事件带来的生死考验,是需要从法律意识和应急能力提升上进行认真拓展和系统训练的。

   报告首先介绍了自然灾害与人为灾害的基本认识。对灾害的定义与分类、自然灾害的特征和法律属性、人的致灾性、自然灾害与人为灾害中的应对、法律干预灾害的方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阐述。王建平教授指出,灾害法学层面的“灾害”可以被分成——自然灾害、城市灾害、环境灾害和人为灾害等类型,并对人为灾害予以特别强调,认为人类社会要通过立法,以法治防灾减灾救灾和临灾应对。同时,加强我校大学生个人自身应对灾害能力的素质培养,是四川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担负的特殊使命。报告接着通过对九寨沟大地震中游客应急经验的梳理,说明了重大灾害中,个人及时获得信息和基本的应对技巧,不能失于惊慌失措的心理,是最为重要的。同时,加上第一时间的社会救援、专业人员的救助指挥,其重要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对韩国“岁月号”沉船事件教训的分析,说明了灾害中个体应急能力缺失的严重性,可能会导致惨重的人员伤亡这样的教训。王教授借助图片、数据、报道、相关专业知识的系统分析,对上述事件予以了详尽还原和总结,让灾害中人们应对与处置的个体能力与应对方法的得失正误之间的关系,分外清晰明了。报告最后结合《四川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解读,对大学生在应急预案启动后的个体响应义务进行了分析和方向指导,让大家意识到公众参与的重要性,与现场同学一起探讨了诸如火灾、地震等重大突发灾害紧急情况下的个人应对与处置的正确方法。

   提问环节,同学们就关心的防灾减灾救灾问题与王教授进行了问答互动。最后,王教授还为同学们留下了“一旦发生火灾如何有效逃生”、“假如你在地震震中怎样应对”和“大学生违规使用小电器为何很不安全”等思考题目,在热烈的掌声中,本次报告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关闭

系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