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席卷全球的ChatGPT热潮的冲击,3月23日上午,四川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举办了第六期“青椒教谭”教学创新工作坊活动,本次活动主题是人工智能大型语言与教育数字化转型。活动以对话及头脑风暴的形式为川大教师提供了一次有关当下热门的人工智能大型语言模型的教学研讨。
华西临床医学院柴桦老师简要介绍了人工智能大型语言模型。他表示近年来人工智能在自然语言处理(NLP)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如ChatGPT,Newbing,这些模型在大量的文本数据上进行训练,能够生成类人的文本,回答问题,并强相关地完成其他与语言相关的任务,如创作音乐、电视剧、童话故事、诗歌、歌词等,但该模型也存在局限性,比如有时会出现知识点有错误,写作略显空洞,语义理解错误等问题。
化学工程学院周加贝副教授介绍了Skype版新必应如何为教育领域提供更多支持。基于新必应的Skype具有ChatGPT部分功能,可协助老师进行课堂资源建设。周老师特别强调了在人工智能大型语言模型应用中需特别关注它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现场为教师们演示了如何通过不同提问方式获得更加准确的答案。
经济学院的闫雪凌副教授具体讲授了人工智能大型语言模型在教学中的应用,如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需求,课本知识结合社会热点等。她虽然表示人工智能大型语言模型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工作成本,但目前这个技术没有创新性,还不能取代需要创造性工作的老师。
基于三位老师的分享,参会老师分组就人工智能大型语言模型对高等教育的影响,人工智能大型语言模型的优缺点,如何应对人工智能大型语言模型对教育带来的挑战,人工智能大型语言模型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如何评估人工智能大型语言模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展开了讨论。通过跨学科的交流分享,老师们表示高等教育应该主动拥抱新技术,更应该推动教育领域开启更深层次的变革,要让学生能够有足够的“未来生存力”、“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创新力”。在教学方式上,教育者把握机会,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更新教学方式,促进教育与AI的深度融合,提升教学体验,改善教育质量,释放学生的创造力,提供个性化辅导,并更好地让学生做好准备,以便习惯未来与人工智能系统一起工作。在考核方式上,应继续推动考评内容、考核方式、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改革以应对挑战,如对参考文献进行评读、对成文思路进行解读、口试、虚拟仿真操作考试等。
会后调研显示,教师培训非常满意度达100%。纷纷表示本次活动紧跟时代发展的需要,了解最新理念与技术。交流模式新颖,促进老师们积极发言。多学科分享,开启思路,激发热情,会议组织安排贴心。
本次活动在新装上线的四川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教师之家”举行。教室具有高清大屏,还有其他分屏环绕,教室灯光明亮,收音强,全方位升级老师们的视听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