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

    新闻报道

    以学铸魂推动主题教育取得新成效 凝心聚力谱写人才培养新篇章

    ——本科教学工作先进集体系列报道(二)


    添加时间:2023-05-18 点击次数:

    征程波澜壮阔初心历久弥坚。在新时代本科人才培养中,四川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矢志“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坚持有组织的人才培养、有责任的教育创新、有研究的管理服务、有引领的典型示范,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在学校本科教育教学中,涌现出了一批有贡献突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特推出本科教学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系列报道,旨在充分发挥榜样引领示范作用,汇聚磅礴奋进力量鼓励广大教师全身心投入教学,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走心”。

     

    【榜样力量】华西临床医学院连续12年获评“四川大学本科教学先进单位”

    华西临床医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人才培养目标,致力于专业、课程、教材、师资协同创新发展开启卓越医学创新人才培养新征程

    稳步推进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双万计划建设

    截止目前,华西临床医学院6个本科专业均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实现了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全覆盖

    华西临床医学院稳步推进本科课程建设,定期更新课程资源,着力打造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金课”。截止目前华西临床医学院获批国家级一流金课14门,省级一流金课41门

    全力支持教材建设

    华西临床医学院作为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加强教材建设工作2002年以来,先后主编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8部(含再版),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9部(含再版)、国家级规划配套教材7部、国家级医学数字教材3部、国家卫健委规划教材55部,数量居全国医学院校前列,其中8部教材获“国家级精品教材”。2021年华西临床医学院喜获“全国教材建设先进集体”,共同主编、副主编“全国优秀教材(高等教育类)”一等奖各1本共同主编 “全国优秀教材(高等教育类)”二等奖1本副主编2本,这是几代华西医学专家数十年学术引领的标志、教改创新的成果和育人文化的结晶。

     

     

     

     

     

     

     

     

     

    强化教师教学发展服务

    华西临床医学院依托四川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医学分中心,建设分层次、多维度教师教学发展服务体系,为全院本科教师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师教学发展活动2022年,先后组织开展本科教学基本规范培训13期,参与教师和研究生助教共2159人次;开展教师教学能力发展和教学咨询服务15期,受训教师2685人次;开展教师教学发展区域辐射活动23次,校内外教师参与人数达9964人次;开展“教授开放日”活动22场次,惠及学生2229人次等等。各级各类教师教学竞赛活动取得多项荣誉:荣获第二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部属高校副高组)二等奖1项;第四届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三等奖1项;第二届四川省普通本科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副高组一等奖1项、正高组二等奖1项;四川大学第五届“探究式-小班化”教学竞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

    新时代医学教育改革发展重任在肩,华西临床医学院将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继承优良传统,推进改革创新,用心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一流专业一流课程、一流教材,一流师资,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卓越医学创新人才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榜样力量】华西公共卫生学院荣获2022年四川大学本科教学“课程思政建设先进单位”

    华西公共卫生学院一直致力于“全过程、全课程”实施思政教育,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大思政课要善用”要求,跟现实紧密结合、与实践充分互动。学院课程精意覃思,将学科特色与思政紧密结合,不断增强“大思政课”的吸引力,满足同学们学习的需求和期待。

    一、传承大师精神,立志公卫新青年

    在预防医学专业课《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的“服务学习”实践》中,将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的学业学习和社会服务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和调查方法,结合医学相关学科的知识,学会利用专业知识发现和解决基层公共卫生医疗或保障服务的问题,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程以“中国公共卫生之父”陈志潜先生服务基层的精神为指引,贯穿始终,实现培养有社会责任感,有专业素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有团队精神的高素质医学人才目标。




     

    “中国公共卫生之父”陈志潜先生之女陈芙君老师授课




     

     

     

    二、创新实践学习,培养正确劳动价值观与实践观

    专业实验课上,通过多层次的实践教学设置,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所需的专业品格和职业素养。以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水质空气理化检验实验》课为例,通过多样化的实验技术训练,达到专业素养培养、理论知识深入理解与实践的多联互动等目的,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过程中创造有价值的劳动成果并感悟劳动成果的价值,实现价值品格的塑造与知识能力培养的统一;通过多维度交叉融合创新实践,让学生在富有挑战性的实践学习中形成对自身专业技能水平提高的内驱力,培养具有良好劳动品质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复合型人才,增强劳动服务意识和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专业自信和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三、医学、人文协同育人,丰富家国情怀与人文素养

    将医学教育同中华文化巧妙结合,采用典故+案例的方式,将历史名人和典故融入课堂。如《营养与食品卫生学Ⅱ》教学过程中通过北宋诗人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和《惠州一绝/食荔枝》两首诗为同学们讲授河豚毒素、食物中毒等知识点。在教学中进行思政与人文素质的渗透,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育人中的主渠道作用。使学生对本学科、专业及相关专业形成系统认识,激发学生专业兴趣和学习动力,传递人文精神和价值,同时也增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

    四、寓教于乐,寓学于趣,化教于心

    通识教育方面,我院开设课程注重在知识讲授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参与感。《健康素养》一课将“健康中国”“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道德健康”理念融入课程,将个人健康融入国家战略、民族复兴和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治国理念,将“道德沦丧”导致“社会死亡”相结合。同时结合新闻热点,开展同学们感兴趣的健康实践项目,如体外心肺复苏。并引导学生新冠疫情期间开展“公筷宣传”“肘窝咳嗽法”等科普,通过服务社区、承担社会责任来巩固课程思政效果。

    在《生活方式管理与健康》课堂上,则以促进学生树立预防为主的理念和正确的健康观及对生命的尊重为思政切入点,让学生拟定个性化目标,制定为期一周的短期行动计划实践,通过自身的活动参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态度以及自我保健的意识和能力。

     

    蓝图已绘就,号角声嘹亮,站在高等教育的新起点上,全校师生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把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交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高分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