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

    新闻报道

    融·跨界:副校长游劲松教授主讲新生第一课

    添加时间:2025-09-23 点击次数:

    硕果之秋,百川归海。9月19日(周五)江安校区科学与艺术大楼1楼报告厅内,新川大人们济济一堂,副校长游劲松教授以《融·跨界》为题与新生同学们进行了一场成长的对话。

    本次课程由教务处处长党跃武教授主持,他表示学校教务处、学生工作部等多部门大力组织“新生第一课”,就是希望同学们在大学伊始,就能从国家级人才的经历中汲取养分,着眼未来各学科领域与国家战略需求,培养学术和创新兴趣、锻炼多学科的思维,在川大的学习生活中练就过硬本领,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国家栋梁。

    作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游劲松教授先和同学们一起观看了“融创未来”“化学之美”两个视频,打开了融合式教育的结界。他被颜色火焰实验所吸引,“入坑”化学,开始了自己的化学情缘,找到了研究志趣。在当下的“大科学”时代,他以“跨界之旅”生动形容了自己利用化学、材料、物理多学科方法研究有机光电材料的学术经历。针对我国高端电子化学品自给率严重不足,先进性光电材料高度依赖进口,制约了产业的自主发展和技术升级,亟需破解的这一“卡脖子”困局,游劲松教授带领团队积极投身国家战略急需的有机光电材料的研究,从合成化学这一“根”上入手,解决“0到1”的问题,为新材料的开发与应用奠定坚实的合成化学基础。他以一个个的前沿分子式,结合手机显示屏这类同学们日常可见的案例生动揭示了从提出科学问题到产生新理论、新策略、新思路的过程。再结合当下人工智能的发展,分享了带领实验室同仁们利用机器学习技术辅助实验,更高效地找到了世界最窄、效率最高的窄光谱红光发光材料的经历,鼓励同学们要善于参与多学科合作。

    作为华为在全球建立的第一家化学材料联合实验室主任,他带领同仁们力争突破新材料和产业技术壁垒,努力推动我国有机光电材料等产业的升级和革新。他满怀深情的讲述了自己所教授过的几位“孩子(学生)”的成长故事,鼓励同学们跳出专业看学习,真正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才能更好的面对未来的挑战。

    作为分管本科人才培养的副校长,游劲松副校长深深关爱着每一位学子的成长。以校友《哪吒》导演饺子、《黑神话:悟空》首席策划师江柏村、三星堆考古队等鲜活详实的改革案例,从文化底蕴、通识教育、学科交叉、课程重构、典型示范、智慧教育等多个方面详细解码了四川大学以“交叉-融合-创新-发展”为路径的融合式教育模式,他希望同学们能够全力使用学校最优质的融合式教育资源,为未来成长成才奠定扎实的川大底色。

    最后,游劲松教授基于多年人才培养的经验,诚挚的建议同学们:要学会通过辛勤付出来换取长期回报;要学会正视失败、弥补缺陷、自我激励、不断成长;要学会与不同观点者打交道、就争议性话题开展恰当有效的讨论、正确应对他人的质疑和反驳;要学会发现别人的优点、弥合彼此的分歧、宽容对方的过失、尊重人性的弱点。

    游劲松副校长对科研的坚守与创新、对学子们的培养与爱护深深地感动着新生同学们。讲座结束后,新生们纷纷就如何找到自己的研究兴趣等问题向游劲松副校长请教。2025年新生第一课学科系列课程在师生间温情脉脉的对话中落下了帷幕。

    四川大学从2023年开始,分学校、学科、学院三个层面组织开展新生第一课系列活动,今年焕新增加线上系列,包含校史文化、人工智能素养、大学生活第一课,鲜明体现党的教育方针,充分表现学校和各学科的名师大家对新时代大学生成人成才的高度关注,为新生的大学生活保驾护航。希望同学们能在新生第一课之后,树立远大志向,拥抱向学之心,敢想善做,成为更好地自己,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川大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