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秋季学期,一场跨越千里的“云端课堂”在四川大学与西北民族大学之间精彩上演。由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医学检验系牵头,联合西北民族大学开展的“临床基础检验技术”同步课堂教学活动顺利举行。两地师生通过AI课程平台“同上一堂课”,共同开启了一场融合智能技术、创新教学与区域协作的教育实践,为推动我国医学教育资源均衡化发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此次活动积极响应教育部“慕课西行计划2.0”的号召,旨在推动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向西部延伸,提升民族地区医学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国家医学教育的领军力量,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医学检验系/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实验医学科充分发挥自身教学优势,依托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将高水平课程输送到西部高校课堂,切实助力教育公平与高质量发展。

本次授课依托“临床基础检验技术”AI课程,构建了“能力—问题—知识—资源”四维融合的教学体系。课程负责人曾婷婷老师在课前向西北民族大学的学生致以诚挚欢迎,并详细介绍了新学期课程目标与教学改革举措。她强调,课程不仅注重学生对临床检验基本技能和检测方法的掌握,更重视人文关怀意识、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课堂上,曾婷婷老师采用PBL教学模式,结合真实临床案例和高清影像资料,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分析与解决问题。借助虚拟仿真技术和多画面实时互动系统,课堂还原了真实的检验工作场景,极大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感与代入感。两地学子在线互动频繁,讨论热烈,展现出跨区域协同学习的良好氛围。

课程尾声,AI智能评测系统对全体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了即时反馈,并根据个体差异精准推送个性化学习资源,实现“教—学—评”一体化闭环管理。这种数据驱动、因材施教的智慧教学模式,有效提升了教学精准度与学习效率。

此次“慕课西行”活动的成功举办,既是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医学检验系优质教育资源辐射西部的一次有力实践,也为人工智能时代下医学教育改革创新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案例。未来,双方将持续深化合作,探索课程共建、师资共育、资源共享的长效机制,不断拓展“慕课西行”的广度与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