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教学单位:
为积极推进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推动“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强化教育数字化赋能,推进新时代学校教学资源共知共建共享,提升人才培养实效,支撑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现启动开展基于知识图谱的AI课程建设工作,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一、建设要求
(一)相关概念
知识图谱以知识语义与语义关系图谱化的样式呈现,在课程教学目标引领下强调“素质-能力-知识”三个维度呈现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运用数字化、智能化手段组织多种类型的教学资源嵌入,形成可视化、立体式、关联型的语义网络与资源库。基于知识图谱的AI课程进一步利用AI技术,不仅为师生提供对课程乃至专业更清晰、全面的认知,更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路径、资源推荐,为教师提供精准数据反馈、学生画像,并通过梳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与知识点的对应关系,推动课程教学支撑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支持一流教学组织建设、一流专业建设、一流课程(群)建设和其他教育教学改革等。
(二)建设基础
1.平台基础
作为首批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试点高校、四川省智慧教育平台数字化转型试点高校,学校初步建设了集资源全面、一站式教学资源平台和教学管理服务平台于一体的大川学堂智慧教育平台,接入各类线上线下结合教学平台,为学校基于知识图谱的AI课程建设搭建多方参与资源供给的平台载体。各平台配套有智慧型教学工具,其中学习通等已将知识图谱以内嵌平台在线课程功能模块的方式呈现,辅助教师进行教育教学资源的高效快速生产。
2.资源基础
历经多年建设,学校积累了丰富多类在线教学资源。已建有超过200门MOOC、近400本自编教材、近千个“大思政课”示范课程案例库;大川学堂平台已接入160余间录播教室课堂实录资源,课程录制已覆盖3007门次;图书馆文献库线上可访问网络数据库325个,电子期刊11万余种、电子图书311万余种和音视频资源25万余小时。师生可充分利用学校各类平台上的教学资源以及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四川省智慧教育平台公开资源建设基于知识图谱的AI课程。
3.课程建设基础
学校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国家级一流课程认定数量均位居全国前列,在线课程方面,已有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44门、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16门、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10门;省级线上一流课程126门、省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91门、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34门。以一流课程为引领,基于知识图谱的AI课程将整合优质教学资源,深化资源应用,持续推进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创新。
(三)建设内容
1.实现多元资源可视化呈现
基于知识图谱的AI课程将知识图谱建设的成果进行可视化呈现和多维度关联,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路径、资源推荐,为教师提供精准数据反馈、学生画像,实现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并服务于教育教学改革。
2.实现“素质-能力-知识”结合
学校基于知识图谱的AI课程坚持“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人才培养定位,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相匹配,构建AI课程“素质-能力-知识”结合的体系结构,系统设计课程知识点、课程思政点及相互关系。
3.突出多维资源科学聚合
基于知识图谱的AI课程将课程已有的教材、MOOC/SPOC视频、课堂实录、课件、教学笔记、教学样例、试题库、案例库等课程教学资源结构化、碎片化关联至每个知识点,通过有效组织促进各类资源的高效应用。
(四)建设目标
高标准设计。以立德树人为本,基于知识图谱的AI课程改变传统知识图谱从知识点着手的做法,从素质培养目标出发,设定清晰的课程教学目标,训练学生具体的能力,充分发挥学校的多学科优势,有方向、有体系地整合教材、教学视频、试题等多元多维教学资源,设计知识点与知识图谱架构等,充分支持专业毕业要求。
高水平运行。AI课程运行平台充分借鉴国内外高校已有建设经验,符合相应标准,具有先进规范、安全稳定、易于使用的扩展性能。AI课程技术参数符合高水平学校应用标准,保证课程知识图谱的完整性、算法技术的先进性、跨平台的兼容性,支持个性化学习、智能互动与反馈,注重隐私与安全。
高质量应用。基于知识图谱的AI课程应用于本校本科教育,运行平台接入学校统一管理的智慧教育平台,形成学校智慧教育平台知识图谱教学应用案例,加强成果推广。
高要求保障。保证基于知识图谱的AI课程中MOOC/SPOC视频、教材、课件、试题等资源内容价值取向正确,对于我国政治制度以及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等理解和表述准确无误,对于国家主权、领土表述及标注准确,课程内容无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和规范性问题,无危害国家安全、涉密及其他不适宜网络公开传播的内容,无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问题,无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内容。课程内容所使用的图片、音视频等素材应注明出处,使用的地图须符合《地图审核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确保涉及的材料拥有合法权利及知识产权,不侵犯第三方权益。
二、申报要求
(一)课程要求
申报课程或课程群应为纳入2024级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本科课程。
鼓励公共基础课程、大类平台专业课程、专业核心课程、通识核心课程申报;鼓励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所属课程申报;鼓励国家级一流课程申报;鼓励智慧教育平台在线教学资源基础扎实的课程申报。
(二)人员要求
1.申报课程的负责人与团队成员应为学校正式聘用的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学术造诣,教学效果优良。
2.申报课程团队应有至少三位成员,教师有足够的精力按期完成AI课程建设,确保课程及时投入应用并持续更新。
(三)申报流程
申报课程填写《四川大学AI课程申报表》(附件1),所在单位按要求进行评审并推荐,将拟推荐课程的《四川大学AI课程申报表》(附件1)及单位审核汇总的《四川大学AI课程申报汇总表》(附件2),于2024年4月10日下午6点前,将电子版与纸质签章版扫描件发送至tanjiedan@scu.edu.cn,签章后的纸质版交至教务处教学管理科(望江明德楼218室)谭杰丹处。
教学单位申报推荐课程后,学校将组织专家评审,公示评审结果。
三、经费支持
根据评审结果原则上按5-10万元每门给予建设经费支持。经费划拨至开课单位。原则上开课单位应给予1:1配套经费支持。经费专款专用。
四、课程验收
基于知识图谱的AI课程建设期原则上为一年,应符合前述建设要求。学校对基于知识图谱的AI课程实施动态管理,对课程实际应用、教学效果等进行跟踪监测。对于未持续更新完善、出现严重质量问题的课程,将取消课程相关认定并追回相关经费。
咨询联系人:谭杰丹 联系电话:85400402
教务处
2024年1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