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通知公告

    《中国体育报》报道我校体育学院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成果

    添加时间:2016-12-22 超级管理员 点击次数:

     

        2016年12月22日,《中国体育报》第03版以《创新全过程立体化模式  四川大学体育学院教学改革结硕果》为题,报道了我校体育学院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全文内容如下:

    创新全过程立体化模式

    四川大学体育学院教学改革结硕果

    本报记者 邓红杰

        近年来,四川大学体育学院在学校体育教学中通过以“生命教育和健康促进”为基点,以“体育学院公共基础课堂质量提升专项”和“体育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示范专项”两大课题为依托,凸显生命教育,强调课程教学质量,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系列改革,形成了“全过程、立体化”的公共体育教育教学创新体系,有力地促进了学生体质水平的提高。

        体育课时相对不足,体育课堂的核心目标达成不理想;学生体育学习与参与的时空延展性不强、效率不高、效果不佳,这是不少高校在体育教学中面对的难题。在教学实践中,四川大学体育学院立足课内外一体的无缝对接,课堂上,他们以“身体素质+体育理论+运动技能技术+能力培养”为主线,强调“负荷量与快乐”并行,“知识与能力”并重,创造性地将“对学生的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将“教师的教学评价与学生的效果评价”相结合,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生理与心理相结合;课堂外,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创造条件,采取激励机制,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外体育锻炼。在时间和空间上极大地拓展了学生体育学习的延展性,不仅激发了学生体育参与的积极性,提高了他们体育锻炼的有效性。

        为了解决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学院首先利用课内课外相结合,将每周两个学时的体育课进一步延伸到体育课外,延长了体育课的时间和强度,同时,体育考试和评价也改由过去单纯的“结果评价”变为“过程+结果”评价,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体育课内外的一体化;其次,通过抓“两头”带“中间”,“两头”用力,发挥体育特长生、体育社团成员的带头示范效应,采取激励、督促和指导帮助等形式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参与;第三,采取自愿与强制相结合,以激励学生自觉自愿参与为主,同时采用手机定位打卡软件收集、评价学生的课外锻炼情况,设立奖惩措施,促使其认真对待,积极参与;第四,结果与过程相结合,让学生既参与体育锻炼,又享受到运动的过程。

        在采取这“四个策略”的基础上,学院还通过优化体育课堂的内容与形式,打造20项精品课程,通过身体素质练习+运动技术技能学习+体育知识+能力培养,增加体育课程的吸引力;改革体育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和方法,通过体育大讲堂、视频下载、课件下载、幕课等形式全方位地面向广大学生传授科学体育与人文体育知识;施行了全过程立体化评价模式,动态性地增加了课外运动的强度和频次、体育理论知识、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和身体素质课堂考试等内容,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的合一;升级和完善了学生体质测试中心的功能,为全体学生提供一个开具运动处方、指导运动训练和科学健身的咨询指导平台;完善课外体育活动条件,改造现有场地,加装夜光照明设备,全方位、全时空地满足学生课外活动所需求;加强了课外体育竞赛的开发与支持力度,拓展课外体育竞赛的内容、形式,完善课外体育竞赛的机制等“六大举措”立足课内外一体的无缝对接,创新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模式,在时间和空间上极大地拓展了学生体育学习的延展性,不仅激发了同学们体育参与的积极性,同时提高了他们体育锻炼的有效性。

        为了加强学生的体育知识、体育文化等方面的传授与熏陶,学院以体育讲座、体育大讲堂的形式,分班分组,一年级以“运动·健康·科学”为主题,向大学新生进行了“科学体育”知识的传授;二年级以“体育·运动·文化”为主题,向有一定运动体验的大学生进行了“人文体育”观念意识的培养,收效显著。

        为检验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成效,学院还建立起一套全过程、立体化,持续两年时间的动态化的考核评价体系,通过时间、过程和结果的“三结合”对学生的体育进行考核,既重视课堂考核,又重视课外活动的过程评价。课堂体育成绩动态性地增加了身体素质、体育理论、体质健康测试成绩、课外活动情况等内容的权重比例,综合评价学生的体育参与和体育效果,将结果与过程有机结合,极大地促进了学生体育参与的积极主动性。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全国第一所将体质测试与健康辅导相结合的高校,学院还自主研发学生体质测试系统软件,面对学生开展体质测试与健康辅导“一站式”服务,实现了学生从网上预约、现场确认、连续测试、现场健身咨询、现场健康辅导的流程,针对学生分项体测成绩,结合运动、医学、生活习惯、心理等方面现场开具运动处方,受益人数达到上万人次。

        四川大学本科公共体育课全过程、立体化的教育教学创新体系的构建,极大地促进了全校本科生公共体育课程的教育教学质量、教育教学效果的提升,学生参加经常性体育锻炼的时间和人数显著提高。数据显示,该体系自2014年施行以来,受益学生的总人数达到6万人次;体育课程的教育教学时数在国家规定的基础上提升了50%;学生体育参与的时间在原来的基础上提升了120%;学生体育参与的频度、体育人口也得到大幅度地提升,每周课外体育场地的参与人数密度上升36%;学生对体育课程的满意度达到93%;体育俱乐部数量增长到35个,会员超过8000人次、学生体质测试达标率在2012年的基础上提升9个百分点,优秀率提升3个百分点。

      《中国体育报》报道链接:http://read.sportspress.cn/zgtyb/html/2016-12/22/content_364983.htm

        2016年12月22日,《中国体育报》第03版以《创新全过程立体化模式  四川大学体育学院教学改革结硕果》为题,报道了我校体育学院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全文内容如下:

    创新全过程立体化模式

    四川大学体育学院教学改革结硕果

    本报记者 邓红杰

        近年来,四川大学体育学院在学校体育教学中通过以“生命教育和健康促进”为基点,以“体育学院公共基础课堂质量提升专项”和“体育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示范专项”两大课题为依托,凸显生命教育,强调课程教学质量,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系列改革,形成了“全过程、立体化”的公共体育教育教学创新体系,有力地促进了学生体质水平的提高。

        体育课时相对不足,体育课堂的核心目标达成不理想;学生体育学习与参与的时空延展性不强、效率不高、效果不佳,这是不少高校在体育教学中面对的难题。在教学实践中,四川大学体育学院立足课内外一体的无缝对接,课堂上,他们以“身体素质+体育理论+运动技能技术+能力培养”为主线,强调“负荷量与快乐”并行,“知识与能力”并重,创造性地将“对学生的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将“教师的教学评价与学生的效果评价”相结合,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生理与心理相结合;课堂外,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创造条件,采取激励机制,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外体育锻炼。在时间和空间上极大地拓展了学生体育学习的延展性,不仅激发了学生体育参与的积极性,提高了他们体育锻炼的有效性。

        为了解决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学院首先利用课内课外相结合,将每周两个学时的体育课进一步延伸到体育课外,延长了体育课的时间和强度,同时,体育考试和评价也改由过去单纯的“结果评价”变为“过程+结果”评价,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体育课内外的一体化;其次,通过抓“两头”带“中间”,“两头”用力,发挥体育特长生、体育社团成员的带头示范效应,采取激励、督促和指导帮助等形式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参与;第三,采取自愿与强制相结合,以激励学生自觉自愿参与为主,同时采用手机定位打卡软件收集、评价学生的课外锻炼情况,设立奖惩措施,促使其认真对待,积极参与;第四,结果与过程相结合,让学生既参与体育锻炼,又享受到运动的过程。

        在采取这“四个策略”的基础上,学院还通过优化体育课堂的内容与形式,打造20项精品课程,通过身体素质练习+运动技术技能学习+体育知识+能力培养,增加体育课程的吸引力;改革体育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和方法,通过体育大讲堂、视频下载、课件下载、幕课等形式全方位地面向广大学生传授科学体育与人文体育知识;施行了全过程立体化评价模式,动态性地增加了课外运动的强度和频次、体育理论知识、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和身体素质课堂考试等内容,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的合一;升级和完善了学生体质测试中心的功能,为全体学生提供一个开具运动处方、指导运动训练和科学健身的咨询指导平台;完善课外体育活动条件,改造现有场地,加装夜光照明设备,全方位、全时空地满足学生课外活动所需求;加强了课外体育竞赛的开发与支持力度,拓展课外体育竞赛的内容、形式,完善课外体育竞赛的机制等“六大举措”立足课内外一体的无缝对接,创新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模式,在时间和空间上极大地拓展了学生体育学习的延展性,不仅激发了同学们体育参与的积极性,同时提高了他们体育锻炼的有效性。

        为了加强学生的体育知识、体育文化等方面的传授与熏陶,学院以体育讲座、体育大讲堂的形式,分班分组,一年级以“运动·健康·科学”为主题,向大学新生进行了“科学体育”知识的传授;二年级以“体育·运动·文化”为主题,向有一定运动体验的大学生进行了“人文体育”观念意识的培养,收效显著。

        为检验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成效,学院还建立起一套全过程、立体化,持续两年时间的动态化的考核评价体系,通过时间、过程和结果的“三结合”对学生的体育进行考核,既重视课堂考核,又重视课外活动的过程评价。课堂体育成绩动态性地增加了身体素质、体育理论、体质健康测试成绩、课外活动情况等内容的权重比例,综合评价学生的体育参与和体育效果,将结果与过程有机结合,极大地促进了学生体育参与的积极主动性。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全国第一所将体质测试与健康辅导相结合的高校,学院还自主研发学生体质测试系统软件,面对学生开展体质测试与健康辅导“一站式”服务,实现了学生从网上预约、现场确认、连续测试、现场健身咨询、现场健康辅导的流程,针对学生分项体测成绩,结合运动、医学、生活习惯、心理等方面现场开具运动处方,受益人数达到上万人次。

        四川大学本科公共体育课全过程、立体化的教育教学创新体系的构建,极大地促进了全校本科生公共体育课程的教育教学质量、教育教学效果的提升,学生参加经常性体育锻炼的时间和人数显著提高。数据显示,该体系自2014年施行以来,受益学生的总人数达到6万人次;体育课程的教育教学时数在国家规定的基础上提升了50%;学生体育参与的时间在原来的基础上提升了120%;学生体育参与的频度、体育人口也得到大幅度地提升,每周课外体育场地的参与人数密度上升36%;学生对体育课程的满意度达到93%;体育俱乐部数量增长到35个,会员超过8000人次、学生体质测试达标率在2012年的基础上提升9个百分点,优秀率提升3个百分点。

      《中国体育报》报道链接:http://read.sportspress.cn/zgtyb/html/2016-12/22/content_3649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