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建设

【新时代本科教育改革与发展大讨论】系列—— 四川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建设与教学研讨会成功召开

添加时间:2019-05-10 综合科 点击次数:

201959日,由教务处举办的四川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建设与教学研讨会在望江东三教演播厅成功召开。本次会议旨在落实我校“新时代本科教育改革与发展大讨论”部署会精神,打造具有川大烙印的通识类“金课”,构建具有川大特色的通识教育体系。会议围绕通识模块核心课程建设、教学团队建设、教学方法创新、“通”“专”融合促进、课堂内外延伸、质量评价、教材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支持和保障机制等内容进行了研讨。学校通识教育专家工作小组成员、各学院教学院长及师生代表、通识模块课程负责人,拟建设通识类“金课”的教师、校院两级督导委员会委员、相关部处及业务实体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由教务处副处长李华教授主持。

四川大学副校长张林教授出席研讨会,他首先号召广大师生以学校本科教育改革与发展大讨论工作部署会成功召开为起点,开启我校新时代本科教育升级再出发的征程。他回顾了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高等学校通识教育的发展历程和四川大学开展通识教育的悠久历史传统,介绍了近年来我校构建具有川大特色的通识教育体系的改革举措,号召立足新时代,面向新变革,确立四川大学通识教育的新理念、新目标,打造川大通识教育的“金课”,建立起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融合,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结合,通识模块“金课”与思政“金课”、课程思政榜样课、专业“金课”同频共振的川大通识教育新体系。

教务处处长张红伟教授做了题为“新时代川大通识教育”的汇报发言。她从成就、挑战、新时代构想三个方面,对我校通识教育工作进行了梳理和汇报,重点介绍了通识课程体系建设和标志性成果、校园文化建设,指出面对高校“质量革命”要求和新时代对中国青年的要求,通识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并从新时代通识教育理念、课程体系、师资保障、质量评价体系等角度勾画了建设蓝图。

会议邀请复旦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办公室主任刘丽华博士做了题为“通识教育的复旦经验”的主题发言,她详细介绍了复旦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历程、结构与理念 ,就优化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体系、打造通识课程教学共同体、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改革、加强课程延展、建立课程支撑体系、建立“学术与行政相结合”的管理机制等复旦大学建设通识课程的举措进行了阐述,提供了诸多可资借鉴的经验。

党委学生工作部(处)武装部陈森部长在研讨会上发言,从学生工作视角谈对新时代川大通识教育的思考。他基于对现今学生特点的认识和把握,具体讨论了通识教育中关于“通”和“识”的几个疑问,强调校园中通识教育氛围的营造,并认为良好的师风是良好学风的前提,提倡教学相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模式。

    四川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建设工作组组长刘莘教授,从核心课程建设、课程运行评价、通识文化建设三大方面汇报了“四川大学通识教育工作推进方案”,在通识课程模块优化、课程建设模式、重构教学空间时间、移动评教、通识素养测评、通识教育智能终端等环节提出了诸多创新方案。

研讨会邀请历史文化学院(旅游学院)院长霍巍教授,做了题为“精心运作,熔铸与提升金课的含金量”的发言。他强调授课教师的视野、格局、高度,重视知识要素、逻辑构架、创造性思维、能力提升四大课程要素,并以《考古学与文明史》 的课程教学为例,分享了精心运作课程、提升课程含金量的心得体会。

  文学与新闻学院王红教授做了“从学生角度出发,为未来设计通识课”的主题发言。在对23年前、10年前、当前的通识课的对比中,她总结出:应根据学生需要、面向未来精心设计通才教育课程,并具体从设计和教学两方面交流了她对诗歌类通识课建设的想法和做法,即:为“小学生,大人物”定制、精制课程和高质量、大信息量、融通的思路、多变的教学方式。

参会老师普遍认为这一场有内容、有水平的会议进一步加深了广大教师和教育管理者对通识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促进了兄弟高校间的交流,谋划了我校通识课程体系的未来建设路径,让大家收获良多。会议圆满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