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多媒体

    本科多媒体

    【人民网】真创新”是团队取胜关键(评委专家说)

    添加时间:2021-04-28 点击次数:

    4月21日—23日,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首届“双创”大赛全国总决赛在陕西西安拉开帷幕。自2020年10月大赛启动以来,历经东、西、北、中4个赛区的海选、初赛及产业决赛,12个参赛项目从来自全国的542个团队中脱颖而出,进入最终角逐。目前,这类聚焦于留学归国人员科技创新创业的赛事,正在成为“以赛促创”、实现资源更好对接的新平台。

    ——编 者

    创业大赛推动“以赛促创”,具体反映在以下3个方面:

    一是资源对接。借助参赛选手与评委间的互动,帮助创业团队多层次、多维度地实现资源对接。评委们来自不同行业领域,具备为团队对接项目的基础和创业经验,有进一步合作的可能性。这种对接有时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二是引领创新。通过比赛评选出优秀项目,这些项目也会引起高校和社会关注,是标杆和榜样。尤其对于高校来说,知名创业赛事常会对高校的双创教育产生深刻影响,师生会逐渐转变为以市场需求和社会需要为导向的创新研究。

    三是示范作用。对于还在海外准备回国或已回国准备创业的海归来说,通过回顾这些参赛团队在国内的创业之路,“新海归”们也能够了解国内产业引导基金、落户条件等创业帮扶政策。

    对于高校双创工作而言,不仅要培养适合做学术的学生,也要培养适合做成果转化的学生。当然,有的学生同时具备这两方面素质,也有的是其中一方面的专才,他们组成团队,互相扶持,可以迸发更大火花。

    从评价参赛项目的衡量标准来看,我更看重项目中是不是有真创新。比如说,有的团队虽然拥有成熟技术,但这种技术在市场上并不少见,团队并未做出技术的核心研发创新,只是因为看到了市场机会。这种情况下技术门槛不高,很容易被对手赶上甚至超越。因此,拥有核心技术优势显得格外重要。就创业比赛而言,我更看好智能制造硬件类和生化环材类的项目。比如生物化学环境材料领域,很多时候是有了新分子、新物质或是物质新的组成方式以及新结构带来的新性质,这样的创新难度更大,同样,优势也更大,更难被超越。

    与此同时,项目的落地性同样重要。在这里,我要替投资人说句话,过去总有声音抱怨“投资人喜欢这个技术,但因为知道项目三五年无法赚钱,所以就不敢投”。其实,就项目而言,具备对未来的想象力很重要,但能在前几年里自力更生养活自己也很重要。一半是看向10年之后,一半是看现在,如果团队拿不出几年内能够养活自己的切实方案,投资人的钱“烧完”之后便无计可施,这的确少了些打动投资人的筹码。

    这次比赛中有些团队是科研人员创业,科研人员有技术和研发优势,但也存在自身短板。我来自高校,也度过了许多年的科研时光,在我看来,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说,常常是基于技术找应用场景,这个方向很难走,不好做。因为科研人员往往难以花费大量时间了解为数众多的领域、行业,然而,自己所拥有的技术最佳应用场景往往不在自己所熟悉的产业领域。

    自己接触到其它领域、找到技术的最佳应用场景,这带有很大偶然性。创业比赛搭建的是这样一个平台,科研人员的技术可以对接更广泛领域的专业人士,评委、专家、孵化链上的投资人……汇集众智来为某项技术找到更好的应用场景。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在创业中技术、创意等都很重要,但也只是其中的一步。如果把创业成功分成100步,迈出第一步之后,还要寻找应用场景、实现产业化,再到最终将产品售出。也就是说在技术之后仍有漫漫征途,尤其对于做科研出身的创业者来说,有时需要放平心态,也需要做好自我评估。比如,有的教授适合做科研却不适合投身市场,这就需要他们衡量好自己是否真的适合亲自运营一家企业。

    (作者系四川大学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欧美同学会首届“双创”大赛全国总决赛评委)

    原文链接: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html/2021-04/28/content_30459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