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

    新闻报道

    优秀教材推介:2022年度校级教材建设二等奖(工科篇)

    添加时间:2024-01-18 点击次数:

    教材是高校开展人才培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本载体,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力保障。四川大学高度重视教材建设,近期评选出2022年度校级教材建设奖优秀教材。为充分展示我校教师在教材建设方面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优异成绩,进一步在师生中宣传树立典型,发挥优秀教材的示范和带动作用,特分享推介这批优秀教材。

    《画法几何与土木工程制图》

    微信“扫一扫”,让制图课程学习变得如此高效有趣

    《画法几何与土木工程制图》(第2版)由我校机械工程学院蒲小琼副教授主编,2019年8月于武汉大学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

    教材封面

    教材主编 浦小琼教授

    一、《画法几何与土木工程制图》教材的编写与发展历程

    作为“四川大学2017年度立项建设教材”,该教材面向工程实践,以培养“未来多元化创新型卓工人才”为目标,2013年版纸质教材进行了颠覆性的改革创新,在内容的组织上以“必须、够用为度”,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历时两年,为读者呈现了一部结构组织严谨、内容表述清晰、数字资源丰富、出版形式新颖、有配套微信公众号的二维码全媒体教材。

    本教材将“传统教育”“在线教育”有机融合,重塑教材结构,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建设“数字资源库”和“微信公众平台”,在纸质版教材重、难点处植入线上数字资源的“二维码”,引导学生扫码进入数字资源库,便捷地将线上、线下学习资源融会贯通 ,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完成自主学习与教材配套的“数字资源库”“微信公众号”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完成“系统化学习”,有效解决了“学时少内容多”的问题,让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新模式。

    二、《画法几何与土木工程制图》教材编写团队的介绍

    本教材由四川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蒲小琼任主编并统稿,编写团队由四川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胡萍、四川大学建环学院阎慧群及全国其他高校数十名教师组成。

    三、《画法几何与土木工程制图》教材相比较同类教材的特色与创新

    1.与时俱进,培养目标明确

    教材在强化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还在配套数字资源和微信公众号中有效地融入“课程思政”、“双创教育”,深挖学生潜能,引导学生更好地完成“自主学习、翻转学习、互助学习”,凸显“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特色。

    2.结构完整,内容组织合理

    教材整合传统课程内容,重构课程体系,在进一步融入新标准、新知识,强调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立足应用、强化实践,重点放在学生构图能力的培养和工程识图、绘图能力的训练方面。

    3.工程性强,理实结合密切

    教材侧重强化和突出土木工程类专业应用性强的特点,教学案例强调继承和创新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选择实际工程图样,让学生易读、易绘,融会贯通,提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工程素养。

    4.体系新颖,线上线下融合

    教材通过两种模式将“互联网技术”与“传统教育”有效融合,以更好地适应“混合式教学”新模式。

    1. 创建数字资源库、植入“二维码”

      创建与教材配套的“数字资源库”,共设计制作模型动画、短视频600余个,总时长12000+秒。

      在纸质教材的重、难点处植入“二维码”110余个,读者在阅读时,可实时使用微信的“扫一扫”,即扫即进入相关数字媒体库,以获取数字平台提供的音、视频讲解,动画演示,图片、文字等多种形式资源。资源与教材内容无缝衔接、精确匹配,使学习变得直观有趣,亦大大拓宽了教材的广度和深度。数字资源库内容更新迭代的便捷性,方便了相关知识的实时更新。数字资源库目录及示例如图1所示,通过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观看。

       


      “微信公众号”让立体教材更加丰富多彩

    2. 微信公众号“西米老师微课堂”为本教材及配套习题集提供丰富的教学课件、习题答案、作业范图、模型动画、视频演示、软件学习等资源,方便读者同步学习交流。通微信扫描图2,关注“西米老师微课堂”公众号可围观。

      5.资源完善,配套教辅丰富

      教材开发了丰富的配套教辅资料,包括课程教学大纲、PPT教学课件、课程讲授视频、例题图库及动画、思考题参考答案、配套习题参考答案、模型库、试卷库、试卷库等,它们与教材配套,方便读者选用。读者可通过扫描教材上的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西米老师微课堂)或与出版社联系获取。

      6.专业融合,适用对象广泛

      教材内容包含了土建类多个专业必备的核心知识,符合多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及相关课程的教学要求。教材纸质版和数字资源交互效果好,内容新颖、体系完整、重点突出、实例丰富、具有专业领域的前瞻性,适用对象灵活,被众多高校土木工程、供暖通风、给排水、工程造价、工程管理、道路桥梁等专业选作教材使用,也被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学习资料广泛选用。

      四、《画法几何与土木工程制图》教材的使用情况、效果与评价

      1.教材使用情况

      据出版社不完全统计,本版教材自2019年8月出版发行至今,销售量为2.5余万册,若叠加第1版,累计销售量超过5.5万册。除四川大学外,全国还有重庆、河北、吉林、湖北、江苏、广东、江西、安徽、陕西、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市30余所高校作为教材选用。

      2.教指委专家评价

      教育部高等学校工程图学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蒋丹,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秘书长、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费少梅,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教授刘衍聪等专家对教材给予了高度评价。专家评价说:《画法几何与土木工程制图》(第二版)通过“互联网技术”将传统教材上的相关知识“化静为动”,既可以发挥教师“引导、启发”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调动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有利于学生在接受传统课堂教学、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的同时,还可以通过“手机互联网”自主地、最大化地获取更为广泛的知识,更好地个性化全面发展。教材能够让图学课程的学习变得更加便捷高效,符合信息时代的学习习惯,是一本值得选择的好教材。

      3.用书单位评价

      本书从画法几何的基础知识点出发,贴近土木工程建设实际应用,结构合理,难易适中,文笔精炼,通俗易懂,尤其是本书按照全媒体教材打造,配备的以二维码形式展示的数字教学资源,对传统教材内容形式进行了创新,教师教学与学生自学效果甚佳。

      4.教师读者评价

      2版教材的二维码资源库,更能形象、直观地以视频动画的形式将难点、重点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学起来更轻松。教材主编的“西米老师微课堂”更是以新颖的学习资料,比如说:各专业的制图课程、计算机软件的学习视频、课堂拓展内容分享给同学们,不仅开阔了同学们的视野,更加拓宽了同学们学习的思维,让同学们从多方面、多领域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5.学生读者评价

      2版的《画法几何与土木工程制图》有着新的面孔,其将“互联网技术”与“传统教育”有效融合,将书本上的知识“化静为动”:扫描书上二维码即可获得音视频讲解、动画等多种形式的学习资源,使几何图形更加直观,便于理解,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自学效率和复习效率。同时,此种技术更加贴近了当今的信息化时代,也更贴近了学生,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学习此门课程的兴趣。

      五、《画法几何与土木工程制图》教材的未来修订规划

      教材的每次再版,作者都会做小小的修订,但随着时代发展和技术更新,新标准、新知识的不断涌现促使教材必须系统地与时俱进、全面迭代。为此,在《画法几何与土木工程制图》教材的使用过程中,编写团队已经开始逐步收集相关资料和读者反馈意见,以便在合适的时候开启教材修订工作。

      《电机学》:工程教育创新教材

      《电机学》由我校电气学院赵莉华主编,201912月于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

      教材封面及封底

      教材主编 赵莉华

      编写团队:赵莉华,曾成碧,苗虹

      一、《电机学》教材的编写与发展历程

      《电机学》课程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上世纪90年代, 谢应璞、黄耀群、李兴源等了《同步电机现代励磁系统及其控制》、《电机学》、《电机学实验》等全国通用教材。之后,2007年课程任课教师赵莉华、曾成碧、张代润编写了《电机学学习指导》;2009年曾成碧、赵莉华编写了《电机学》(少学时用)教材,并于2016年修订第二版;2012年,赵莉华、曾成碧、苗虹编写了《电机学》(多学时用)教材,并于2014年修订出版第二版。随着中国工程教育正式加入《华盛顿协议》,高等学校工程教育和人才培养模式开始新一轮变革,教育部高等学校电气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按照工程教育认证和国家质量标准的要求,对电气专业一系列核心课程教材内容提出了新要求,要求围绕“实、新、精、宽、全”的主旨编写相关课程的教材,力图引起学生学习、探索的兴趣,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工程理论体系,引导学生用工程理念思考,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基于此,教材编写团队编写了本教材,并于2019年正式出版。

      二、《电机学》教材编写团队的介绍

      赵莉华:首批国家级线下一流课程负责人,获四川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四川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四川大学姜维平优秀教学奖、四川大学唐立新教学名师奖等奖励。

      曾成碧:获四川大学优秀教学奖、四川大学唐立新教学名师奖等奖励。

      苗虹:获四川大学唐立新教学名师奖。

      三、《电机学》教材相比较同类教材的特色与创新

      本教材的总体框架和各章节的基本内容包含目前国内电气工程学科所采用的电机学教材的基本内容,其中还包含电机的新应用、影响电机安全运行的绝缘与试验技术等,但是在内容呈现和讲述方式上

      有其独到之处。以基本结构、工作原理、电磁基本理论为基础,以稳态运行性能分析为主线,阐述变压器、异步电机、同步电机和直流电机等四类电机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然后讲述电机的运行特性与实际运行中出现的情况,层层递进,力求让读者学习掌握电机学相关理论知识,更好地了解电机运行、试验、维护和检修等方面的知识。

      四、《电机学》教材的使用情况、效果与评价

      本教材出版以来,被四川大学等高校选用,同时也被电网公司相关单位订购作为专业技术人员参考书使用。教材受到广大读者好评,普遍认为教材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要求,内容详实,体系完整,强调理论与工程实际结合,能够帮助学生用工程理念思考、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五、《电机学》教材的未来修订规划

      1.教材再版修订

        计划2024完成教材再版修订工作。

      2.数字资源建设

        目前正在与中国电力出版社合作准备出版与《电机学》教材配套的数字教材,该数字教材以知识图谱形式展示,包括扩展阅读材料、知识点课件、知识点视频讲解等。

      《食品保藏技术原理》

      《食品保藏技术原理》由我校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何强、吕远平教授主编,202041日于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是一本适应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为满足新时代教学改革需求,由多位一线中青年教师编写,涵盖现代食品加工理念和先进保藏技术的系统教材,内容翔实、技术实用,适用于高校相关专业教学和食品领域工作者参考。

      教材封面

      教材主编 何强教授

      一、《食品保藏技术原理》教材的编写与发展历程

      20173月,组建教材编写团队,申报中国轻工业十三五规划教材,教材名暂拟为《食品保藏新技术》;

      20174月,拟定《食品保藏新技术》教材大纲,报送轻工业十三五规划教材评审办公室;

      201710月,《食品保藏新技术》更名为《食品保藏原理》,并进行编写内容的调整;

      20188月,教材更名为《食品保藏原理》,完成初稿;

      20192月,《食品保藏原理》初审意见返回并修改;

      20197月,《食品保藏原理》复审意见返回并修改;

      20204月,《食品保藏原理》更名为《食品保藏技术原理》并出版。

      二、《食品保藏技术原理》教材编写团队的介绍

      主编:

      何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农产品加工研究院院长,长期从事本科生和研究生食品保藏学、食品化学、食品加工学、食品法规及企业管理等课程的教学与研究。教育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指委委员,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四川省杰出青年学科带头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主持包括国家公益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杰出青年基金等多项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SCI收录100余篇,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6项,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获四川省教学成果奖1项。

      吕远平,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四川大学农产品加工研究院副院长,四川大学食品工程系主任,长期从事本科生和研究生食品保藏学、食品工艺学等课程的教学与研究。获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四川大学教育教学成果奖各1项,获四川大学青年骨干教师荣誉称号3次。主持完成省部、地市和企业委托科研项目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24项,主要著作有《食品保藏原理(第二版)》等。

      参编人员:

      董怡,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天然活性小分子的营养及功能评价,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四川省科技厅国际合作项目、四川省科技扶贫项目、成都市基础应用项目及企业合作项目10余项,发表论文30余篇,主讲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实验、食品添加剂应用技术与安全性等食品专业主干课程。

      段飞霞,博士,副教授,正高级工程师,硕士生导师,四川大学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食品教研室主任。主要研究领域:营养与功能食品、发酵食品与微生物控制、食品加工与品质控制。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生物医药重大专项、中央转移支付及省市级项目,以第一和通讯作者在Food Chem.Food Hydrocoll.J. Med. Chem.J. Agric. Food Chem.LWTInt. J. Biol. Macromol.及中国食品学报、食品工业科技等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研究论文30余篇,并担任审稿人;获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四川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达州市科技创新奖;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5项,授权7项;主编及参编食品加工、食品营养、保健食品领域的教材和专著6本;省级一流课程《食品营养学》课程负责人,并主讲《中国食品文化与科学技术史》《保健食品》《健康食品》《生物质原料学》等本科及研究生课程。

      任尧,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食源性蛋白质开发利用,功能活性肽研究,长期致力于天然活性小分子的提取、纯化和功能性、营养学评价。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博士后面上基金项目、四川省科技厅项目、成都市基础应用项目及企业合作项目10多项,主讲食品化学、食品生物技术、食品法规及企业管理和食品质量控制等食品专业主干课程。

      钟凯,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食源性微生物的防控、发酵工程、健康食品加工方向的研究。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四川省科技厅项目、成都市基础应用项目及企业合作项目多项,主讲食品生物化学、食品专业英语等食品专业主干课程。

      三、《食品保藏技术原理》教材相比较同类教材的特色与创新

      食品领域教材是食品科技发展的成果体现,融合了先进教学理念和经验,承载了最新的教学与科研成果。在当前科技迅速发展和对食品质量安全需求提升的背景下,食品教材对推动行业技术进步、教育教学改革、专业建设及课程体系创新具有重大作用。

      近年来,教育部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进行了多次调整与更新,这也使得现有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材越发无法满足新的需求。因此,开发与新需求相适应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新教材迫在眉睫。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现代工程技术的迅速发展,新型技术在食品保藏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现有教材却未能跟上这一技术发展的步伐,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本书正是针对这一教材空缺背景进行编写与出版的,对食品保藏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食品保藏技术原理》教材与同类型的教材相比,具有以下特点和优势。

      1. 适应性:该教材为了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的需求,融入了先进的食品保藏技术,如辐照、脉冲电场、超高静压、超声波、臭氧杀菌、微波杀菌、膜分离等,并且根据我国的经济水平和食品科技实际发展情况进行编写,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适应性。

      2. 系统性:全书主要内容包括八章,对食品保藏的基本理论、主要方式及基本技术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阐述。此外,教材还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翔实的内容结合实用的技术,为读者提供了全面、系统的食品保藏技术知识。

      3. 先进性:该教材不仅融入了最新的食品保藏技术,而且通过总结多年教学、科研实践经验和参考大量的文献资料,对各种新型保藏技术的原理、设备以及应用现状和前景进行了系统介绍,展现了其先进性。

      4. 实用性:该教材既可作为高等学校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科学与工程、农产品贮藏与加工等专业教材,也可作为食品学科有关方向研究生的教材或者教学参考书,同时也对在食品贮藏保鲜和食品物流领域从事科研、管理、营销的工作者有一定的应用和参考价值,实用性极强。

      5. 时效性:作为中国轻工业十三五规划教材,适应当今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满足新时代教学改革需求。这体现了该教材的更新及时和与时俱进,更有利于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

      综上所述,《食品保藏技术原理》教材具有适应性强、内容翔实系统、先进性、实用性强等特点和优势。

      四、《食品保藏技术原理》教材的使用情况、效果与评价

      1. 《食品保藏技术原理》在本校使用情况

      自出版以来,《食品保藏技术原理》被用于四川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2018-2020级本科及2020-2023级轻工技术与工程硕士研究生的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中。

      2. 《食品保藏技术原理》在外校使用情况

      根据发行数据不完全统计,《食品保藏技术原理》被除四川大学外的50余所大专院校采用为教材或参考书,包括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大连工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山西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疆大学、云南农业大学、湘潭大学、四川轻化工大学等多所985211高校和职业技术院校。

      综上可知,《食品保藏技术原理》已被广泛运用全国于各地高校,包括多所国内食品科学领域的985211高校和众多职业技术院校,并得到了食品行业的广泛认可。该教材具有鲜明的特色、合理的体系、新颖的内容,其编写和出版质量优良。使用该教材的学生和老师普遍认为它具有前沿性、应用性和易学性,能带来良好的教学效果。此教材已获得众多相关院校师生的一致好评。

      五、《食品保藏技术原理》教材的未来修订规划

      我们将在保持教材原有优点的基础上,将不断对《食品保藏技术原理》进行修订和完善,以适应食品保藏领域的发展需求和读者的学习需要。修订方向和内容大致如下。

      1. 更新扩充内容:我们将密切关注食品保藏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对教材内容进行及时更新和扩充。例如,随着智能包装、纳米包装等新型保藏技术的快速发展,后续我们将在教材中增加相关内容,以反映这些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应用实践。

      2. 加强理论教学:为了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我们将增加更多的理论教学内容。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食品保藏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3. 增加案例分析:为了增强教材的实用性和可读性,我们将增加更多的案例分析。这些案例将覆盖不同类型食品的保藏技术应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和技术。

      4. 改进编写风格:为了使教材更具可读性和吸引力,我们将进一步改进编写风格,增加图表、图片等可视化内容,使教材更加生动形象。同时,我们还将优化教材的排版和设计,使其更加易于阅读和理解。

      5. 强化学习效果:为了方便读者学习和巩固所学知识,我们将增加更多的习题和参考书目。这些习题将涵盖教材中的重要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内容。同时,参考书目将推荐一些经典的和最新的食品保藏技术方面的书籍和资料,以供读者深入学习和研究。

      总之,后续修订版本我们将会更加注重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的结合,通过更多的案例分析、改进编写风格和增加习题等方式来提高教材的可读性和实用性。

      《高分子材料加工机械及成型模具基础》:带你进入高分子材料加工机械好模具的精彩世界

      《高分子材料加工机械及成型模具基础》由我校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严正教授主编,20202月于科学出版社出版。

      教材封面

      教材主编 严正教授

      一、《高分子材料加工机械及成型模具基础》教材的编写与发展历程

      《高分子材料加工机械及成型模具基础》的编写是基于该书的编写人员在长期的专业技术工作、科研工作和本科教学工作中,发现在高分子材料专业领域的工作者经常会接触到高分子材料加工机械和成型模具,在专业工作中常常需要对高分子材料的加工机械和成型模具有基本的认识,以便于应用于专业工作,且对于高分子材料领域非从事高分子材料加工的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科研工作者、教师需要掌握一定的高分子材料加工机械和成型模具的基础知识。因此,我们在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专业课程中针对非高分子材料加工专业方向的本科生开始了高分子材料加工机械及成型模具基础这门课程,但在我们选用教材时却发现,没有适于我们课程所需的教材。当时已有的教材几乎都是针对高分子材料加工专业方向而编写,主要是为将来专业从事高分子材料加工机械和成型模具技术而编写的。这些教材大多对原理、结构、工作过程进行了比较详细和深入的阐述,而且通常是将高分子加工机械和高分子成型模具两部分分开编写成书,这样的教材显然不适合非高分子材料加工专业方向的学生使用。因此,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加工机械与成型模具基础这门课程的教材采用了我们自编讲义,并结合着高分子材料加工机械教材和塑料成型模具教材进行讲授。经过我们讲授经验和体会的积累,以及对讲义的不断修改,在学院和学校的经费资助下,编写成了《高分子材料加工机械和成型模具基础》一书,并通过科学出版社出版了。该书的出版有着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加工机械和成型模具专业方向教师的共同贡献。

    3. 《高分子材料加工机械及成型模具基础》教材编写团队的介绍

    1.严正,博士,主编,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长期从事高分子材料加工机械和成型模具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具有多年机械专业工程技术工作经历。承担并完成了大型企业过程装备的重大项目,完成了许多机械类产品和高分子材料制品的研发工作,主持完成了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在国际知名期刊发表十多篇学术论文,授权发明专利多个,在本书编写中担任主编。

    2.王勇,博士,参编,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长期担任高分子材料加工机械的本科教学工作,具有多年高分子材料加工机械专业工程技术工作经历。

    3.李萌崛,博士,参编,成都工业学院教师。本科、硕士、博士毕业于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具有高分子材料加工专业工程技术工作经历。

    4.周皇卫,博士,参编,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本科和硕士毕业于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曾在康佳公司从事多年成型模具技术工作。

    三、《高分子材料加工机械及成型模具基础》教材相比较同类教材的特色与创新

    1. 将高分子材料加工机械与成型模具知识同时编写在该书中,这是过去。

    2. 简化了教材中繁杂的结构和详细的原理阐述和公式推导。

    3. 编写中融入了新技术,特别是过去的一些典型机械和模具所没有的新结构和新原理

    4. 在保证教学课时量的情况下,增加了一些新型的机器和模具知识内容

    5. 总体而言,本教材是基于面向非加工专业方向的加工机械和成型模具的基础教材

    四、《高分子材料加工机械及成型模具基础》教材的使用情况、效果与评价

    教材适合非高分子材料加工专业方向的本科生。该教材自2020年出版以来,目前已经销售2000余册。本书除在四川大学使用外,还在广西师范大学、重庆大学等国内多所高校选用,也被多所高校图书馆、电商平台采购,受到用书单位师生的好评。

    五、《高分子材料加工机械及成型模具基础》教材的未来修订规划

    该教材如果编入比较多的新型加工机械以及新型结构的模具,会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学习。希望在以后能够获得出版经费资助的情况下,结合该领域的研究前沿,进行不断修订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