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

    新闻报道

    “教学策略”研讨培训会进马克思主义学院:思考当代中国大学公共课教学

    添加时间:2014-06-23 系统管理员 点击次数:

     

            6月18日下午,“‘教学策略’进学院”研讨培训会来到马克思主义学院。对教学充满热情并有自己精辟见解的我校教学俱乐部成员、历史学院周鼎老师以“未到晓钟犹是春”为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例,与马克思主义学院近60名教师、教学管理人员以及教务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负责人探讨了如何进行文科大班教学,引发了大家深入思考中国大学公共课教学。

            周老师以自己教学生涯中的趣事引入话题,提出自己对高等教育深刻的思考:当代世界的知识状况呈现出 “知识数量无限化”、“知识传播网络化”、“知识价值游戏化”、“知识形式碎片化”和“知识本质虚无化”的特点。面对学生学习模式的改变、教育环境的改变,教师感到忧虑的同时,也需要思考教学的方式。

       周老师首先归纳出学生喜欢一门课的四大理由:一是“娱乐”—学生觉得课程有趣;二是“好奇”—学生对课程有所期待;三是“实用”—课程让学生学有所得;四是“修养”—学生通过课程有所提升、感悟、得到心灵上的感动。教师要踏实教学,就要在这四个方面积极思考,全面地准备和设计课程;因此,在讲课的技艺方面,教师就要把握“新”、“近”、“趣”、“深”几个要点。

           古语有云,授课的宗旨在于“传道、授业、解惑”,周老师认为现阶段的教学大多数仅仅在“授业”的层面,现在推行的“小班化教学”能让师生有更亲密的互动,可以相对弥补不能很好地对学生身教“传道”的遗憾。而针对文科,“解惑”则要求教师给学生更丰富的信息量和适当的引导,他认为“理想的教师应达到‘通达’、‘通贯’、‘通雅’三个境界”。

            公共课量大面广,教学任务重、对学生的影响深刻,周老师强调,公共课教育的方向应“追求通识教育”、“坚持人文底蕴”、“重视信息技术”、“尝试互动教学”,政治公共课在教学中还要妥善处理“情感、政治、学术”三者关系,引导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形成正确的认知。

      随后,周老师展示了自己中国近现代史的精彩课件和教学心得,并作简要讲解。再次凸显出教师广博的知识储备、严谨的学术态度、精心的教学设计、对课件制作的精益求精、对知识脉络清晰的梳理和发散对于“上好一堂课”的重要性。

          参加培训老师们全神贯注,跟随周老师的思路,积极思考和审视当代中国大学教育,现场气氛热烈,现场频频传出热烈掌声和激烈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