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下午,四川大学江安校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王晓路教授以一种别开生面的方式开始了他的主题为“The Changing Chinese Culture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的讲座。他先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自己的姓名、成长经历等相关信息——“‘晓’指的是to know something,‘路’指的是a way or a method”。寓教于乐,在不停地讲解的同时,他在黑板上随手作画,寥寥几笔勾画出的各种形象简单却又栩栩如生,赢得了大家一阵又一阵的欢呼。
接下来,王老师首先提出了一个问题“what’s the definition of culture”——我们谈论过那么多关于“文化”的话题,但正所谓“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论及“文化”的具体含义却很难表述清楚。大家思考之后,王老师展示了引用自Raymond Williams的关于“文化”的——ideal、documentary、social三方面的定义。在具体的定义以外,王老师还以传统的中国建筑、书籍以及文化遗产等等的图片为例,给在座的中外学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之后,王老师谈到了“传统文化的两个方面”——“spiritual”之后,他着重讲解了“institutional”方面,并强调了良好的社会制度的重要性,指出制度不仅仅是稳定和发展的前提,更是对正义和平等的保证。
中途的休息时间中,王老师回答了大家的关于“中华文化的发展、演变”等等方面的问题,他平易近人,而且还特别关心大家的学习生活。
后半段的讲座同样精彩。在谈及“中华文化的基础”时,王老师以中国的农民、科举制度与高考制度等等为例子;之后的中华文化的“key words”,他提到了《易经》中的”命、性、仁、中、行、元、亨、利、贞“等内容,让大家大开眼界、赞叹不已。以魏晋南北朝和明末清初为例,他又讲到了中华文化的转型期。
最后的提问环节中,王老师详细地回答了大家的问题,例如“如何更好地学习中华文化”、“中华文化当中体现的艺术”,以及“科举制度与高考制度”等等问题。他提出了“大学学院制度”以及对同学们“好好做好自己当下应该做的事”的希冀。他还表达了对留学生们的问候,在和一位比利时同学的交流中,他谈到了比利时的美景与美食,大家都心生向往。
讲座结束后,大家都感慨道:正是国际课程周才能让我们见识到这么优秀的老师,并且与来自海外的同学们一起上课一起交流。我们不仅加深了对不同文化的了解,还传承和发展了我们的自身优势,充分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