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内各学院/单位: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和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主动服务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引导教师创新教学模式,打磨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兼具的优质课程,同时为“第六届四川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及“第八届四川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做好相关准备,学校决定举办第九届教师教学创新竞赛(以下简称竞赛)。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竞赛主题
推动教学创新 培养一流人才
二、竞赛内容
(一)参赛组别
本次竞赛分为两个赛道,分别为综合组“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赛道(包括正高组、副高组、中级组、课程思政组、产教融合、人工智能组六个组别)和青年组“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赛道(包括文科、理、工、医、思政五个组别)。
(二)参赛对象
综合组“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赛道:
1.我校从事本科教学的教师;
2.主讲教师近五年对参赛的同一门本科课程讲授2轮及以上;(请学院认真审核,如后期发现不满足此要求将取消比赛及获奖资格)
3.以个人或团队形式报名,若以团队形式参赛,团队成员包括1名主讲教师和不超过3名团队教师;
4.产教融合组必须以团队形式参赛,且团队成员至少包含1名从行业企业聘请的兼职教师,且深度参与教育教学时间2年及以上,其参赛课程的实践性教学内容比例应不少于30%;
5.师德师风良好,热爱学生,主讲教师及团队成员不存在师德师风、学术不端等问题,五年内未出现过教学事故。
青年组“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赛道:
1.我校从事本科教学青年教师,已获得教师资格证书(请学院认真审核,如后期发现不满足此要求将取消省赛推荐资格),年龄在40岁以下(1985年8月31日后出生)。
2.参赛课程的实际学分要求不得少于2学分(含2学分)。
注:原则上参赛人作为比赛主讲教师仅能参加一个赛道。
三、竞赛环节及时间安排
竞赛按学院/单位初赛和学校决赛两个阶段进行,具体安排如下:
(一)确定学院/单位管理员
各学院/单位确定竞赛的院级管理员,综合组和青年组管理员于2025年11月10日前,分别在线填写参赛学院/单位管理员信息表,线上填报网址链接:https://docs.qq.com/sheet/DTm1Sb1p5YnR1ekZQ
(二)参赛报名
综合组“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赛道:
由各学院/单位根据学校竞赛要求,结合自身特色,自主安排院赛推荐方式,各学院/单位原则上推荐不超过6名教师/团队,且正高组不少于1个。请各学院/单位在2025年11月18日17:00前在竞赛网站(http://5nvl3ger.mh.chaoxing.com)内填报或提交以下4个材料,具体操作流程另行发布:
(1)在线填报学院/单位推荐综合组参赛教师汇总表。
(2)提交加盖了学院公章的综合组参赛教师汇总表扫描版(附件1)。
(3)提交加盖了学院公章的综合组参赛教师的政审材料扫描版。
(4)请各学院系统填写本年度学科竞赛开展情况相关数据,并提交学院竞赛工作总结报告(需涵盖综合组与青年组)。学院竞赛开展情况包括:教师参赛率、评委人数、推荐至校级竞赛人数、正高参赛人数等关键数据。总结报告应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比赛基本概况、规模与特点、成效与亮点、学院长期规划、存在问题与改进建议、附件等。学校将据此评选优秀组织学院予以表彰,以促进教学经验交流与教师能力提升。
青年组“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赛道:
各工会分会原则上推荐1-2名教师(思政组另行安排),并于2025年11月18日17:00前在竞赛网站(http://5nvl3ger.mh.chaoxing.com)内填报或提交以下3个材料,具体操作流程另行发布:
(1)在线填报学院/单位推荐青年组参赛教师汇总表。
(2)提交加盖了学院公章的青年组参赛教师汇总表扫描版(附件2)。
(3)提交加盖了学院公章的青年组参赛教师的政审材料扫描版。
(三)学校比赛
综合组“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赛道决赛
分为网络评审和现场评审两个阶段,其中网络评审占比60%,现场教学评审分别占比40%,具体各项评分细则详见附件3。
1.报告网络评审
2025年11月28日前,参赛教师(团队)在竞赛网站填写报名信息和提交参赛课程的教学创新成果报告(或课程思政创新报告或产教融合创新成果报告或人工智能融合创新成果报告)。
网络评审拟于2025年12月上旬举行,学校将组织专家完成网络评审。
(1)在填写报名信息时,请注意团队成员排序,获奖证书印制时将按此顺序排列团队成员姓名。(2)主讲教师近五年对参赛的同一门本科课程讲授2轮及以上,提交教务系统截图。(3)产教融合组参赛教师需要提交所在学院出具参赛课程的实践性教学内容比例证明以及行业企业参与教学相关证明,即人事聘任协议或产教融合项目合同等,签订时间在2年及以上。
2.教学现场评审
根据网络评审成绩由高到低排名,按一定比例择优推荐参赛教师进入现场评审。具体现场评审通知另行发布。
青年组“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赛道:
2025年11月28日前,参赛教师需在竞赛网站上提交填写报名信息、参赛课程的教学大纲、3个课时的教学设计、3个现场教学ppt节段(20分钟),并参加12月12日的现场竞赛。具体各项评分细则详见附件4。
现场竞赛分文、理、工、医四个组别(思政组另行安排),由参赛教师现场抽取一个教学设计节段进行20分钟的现场授课,课后进入指定教室,完成500字以内的教学反思材料。
青年组竞赛评审分为教学大纲和教学设计评分、20分钟课堂教学、教学反思三部分,分别占总分20%、75%和5%。具体现场评审通知会另行发布。
四、材料要求
(一)综合组“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赛道
参赛教师需要提交教学创新成果报告(或课程思政创新报告或产教融合创新成果报告或人工智能融合创新报告),报告包括摘要、正文,图文并茂,字数 4000 字左右为宜,可参考模版附件5,具体要求如下:
教学创新成果报告应基于参赛课程的教学实践经验与反思,体现课程教学的创新举措、过程与成效。聚焦教学实践的“真实问题”,通过课程内容的重构、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环境的创设、教学评价的改革等,采用教学实验研究的范式解决教学问题,明确教学成效及其推广价值。
课程思政创新报告应立足于学科专业的育人特点和要求,发现和解决本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的“真实问题”。
产教融合创新成果报告应密切围绕高校与社会或行业企业主动合作、人才培养规格与产业需求、学科专业结构与区域发展、组织模式创新与教学模式改革等产教融合方面的内容。
人工智能创新成果报告,关注用AI解决真痛点,引入AIGC设计动态案例,构建“人机协同”教学模式,实现AI与教学全过程深度融合。
参赛教师需要提交教学创新成果报告(或课程思政创新报告或产教融合创新成果报告或人工智能融合创新报告)和现场汇报环节中均不得出现参赛教师姓名、所在院系名称等透露个人身份信息。
(二)青年组“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赛道
参赛教师需在竞赛网站上提交材料包括:
1份参赛课程的教学大纲;包括课程名称、基本信息(课程性质、教学时数、学分、学生对象)、课程简介、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教学安排、课程评价、建议阅读文献等
3个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计指以1个学时为单位,对教学活动的设想与安排。包括教学指导思想、内容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设计等。教学设计方案要注明对应的参赛课程大纲章节。
3个课堂教学PPT;现场授课20分钟的ppt内容,要与提交的教学设计内容对应一致。竞赛当天抽取一个教学设计节段进行20分钟的现场授课。
五、校级竞赛奖项设置
原则上按组别分设一、二、三等奖及优胜奖。获得一、二、三等奖的课程被认证为“四川大学教学创新示范课程”,主讲教师(团队)被授予“四川大学教学创新示范教师(团队)”。(往届示范课程教师不再重复授予示范教师称号)。
原则上根据竞赛成绩择优推荐教师参加第六届四川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第八届四川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
六、其他事项
(一)各学院/单位应认真做好竞赛的组织与推荐工作,严格审查参赛教师资格。
(二)参赛教师应保证教学创新设计相关材料的原创性,不得抄袭、剽窃他人作品,如产生侵权行为或涉及知识产权纠纷,由参赛教师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七、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综合组联系人:林祎 联系电话:85401114
青年组联系人:贾丝云、李娟 联系电话:85460716
附件1:四川大学第九届教师教学创新竞赛(综合组)学院/单位推荐参赛教师汇总表
附件2:四川大学第九届教师教学创新竞赛(青年组)学院/单位推荐参赛教师汇总表
附件3:四川大学第九届教师教学创新竞赛(综合组)评分细则
附件4:四川大学第九届教师教学创新竞赛(青年组)评分细则
附件5:综合组教学创新成果报告建议提纲
教务处、校工会、人事处
2025年11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