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学科拔尖学生计划

现有教育模式对能力培养的影响—以数学逻辑思考方式分析——本学期第一堂“科学、哲学与人生”研讨课

添加时间:2017-11-14 系统管理员 点击次数:

   11月10日下午,本学期第一堂“科学、哲学与人生”研讨课在江安综合楼B308室开讲,数学学院陈柏辉教授以“现有教育模式对能力培养的影响—以数学逻辑思考方式分析”为题,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科学、计算机科学五个专业2017级新生及部分高年级的“试验班”同学分享了他对学习特别是基础学科学习以及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经验与感悟。

    陈教授从对高考数学试卷的分析开场,引入本次课程的主题,他主张在进入大学后,要尽快跳出“高考心态”,注重个人思维和能力的塑造。他以“世界需要多样化人才”的社会发展现实,鼓励大家发现自身的长处,认清自己的潜能并发挥自己的特长,做好个人的人生规划,他告诫“试验班”的同学要努力在学习过程中“把事情做到极致的好”。随后,  陈教授围绕我校“拔尖计划”人才培养方案,提出科学研究中应具备的三项能力即理解能力、功力的积累以及原创能力(思考能力),他希望同学们在学校提供的优质教育环境土壤中,“主动出击、积极配合”,逐渐提升科研能力。他与同学们分享了自身的求学与科研经历以及他本人在与众多世界知名科学家沟通时的感悟,引导同学们重视思维和能力的提升,并为同学们提供了三条思路:第一是要有“谢绝高考”的心态,学习和科研不设“高考”,不能继续以应付高考的方式进行学习,不能过于重视用分数考量学习效果;第二是关注思考能力的培养,积极锻炼思考能力,在不同的学习阶段不断提升理解能力与原创能力;第三是作为一个科研工作者,首先需要学会尊重科学规律用心思考和推理科研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第二是尊重老师和同学,积极加强与老师和同学交流,汲取老师和同学的长处,第三是尊重社会,了解并发现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智慧面对社会对人才的选择,最后需要尊重自己,爱护自己,理解自身的优势和长处,积极努力地不断成长。

   课堂中,陈教授为大家构建了一个“学习模型”,生动地分析了开展科学研究的各个阶段。他还将学习比作为“批改”,希望同学们改变学习心态、不断反思,在“批改”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自己每天都在进步。同时,陈教授还就“如何汲取书本中的营养?”“国内、国外教育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如何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涯”等问题与同学们进行了对话交流。最后,本次科学、哲学与人生课程在同学们的热烈讨论与分享中结束。